食用菌增产法内容摘要:
1、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 露出新的菌丝后,喷水、覆盖薄膜保湿保温,7 天左右即可现蕾出菇,一般可增产 10%左右。 弹性好的木板条挤压、拍打震动料面。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不留深痕,不破坏料面。 这样可促进菌丝加速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 此法对香菇、平菇、凤尾菇及木耳等均适用,一般可提高生物效率 15%左右。 布袋、细土覆盖在培养料面上,通过压力刺激可以促进菌丝迅速生长;或用消过毒的小木棒插入料内约 2 厘米深,插棒密度 15 厘米。 15 厘米15 厘米左右,使菌丝生长蔓延时触及小木棒,缠绕其上,形成均匀浓度的菌丝体,发展形成菇蕾和子实体,一般可增产 20%左右。 2、以改善菇床透气性,提高料面的保水性能,使畦床料面上出菇均匀,朵大肉厚。 方法是:在播种时,用直径 米、长 30 厘米的圆锥形木棒,按株、行距均为 30 厘米的规格,成梅花形打洞,洞深达料底,两天后在洞中填黄砂(砂要用 1%的高锰酸钾液浸泡消毒),填至高出料面 1 厘米左右,同时向洞中注入 石灰水。 采用这种方法可提前 4天出菇,出菇分布均匀、肥大,生物效率可提高 28%。 丝发育生长缓慢,且易感染杂菌。 若在表面撒一层草木灰,由于草木灰有较强的吸光吸热作用,能提高畦床的温度,促进菌丝迅速发育。 草木灰还能为菌丝提供一定养分,并能抑制杂菌生长,增产10%以上。 4000 高斯磁化水喷洒处理,能提前 715 天出菇,生产期可缩短 10 天左右,增加 12 潮菇,提高产量 15%以上。 天给予 712的温差刺激,可促进提早出菇,子实体发育整齐。 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风降温,并结合高湿浇水诱导出菇。 当加入磷酸盐、硫酸盐、维生素 ,可保证增产;在幼蕾期用 mg/三十烷醇喷洒,可增产 15%左右;用500mg/乙烯利液在平菇的菌蕾期、幼菇期和菌盖伸展期连喷 3 次,每次每平方米 50促进现蕾和早熟,增产 20%左右。 专利查询。食用菌增产法
相关推荐
1、、形态特征瘿蚊又名小红蛆、菇蚋,瘿蚊成虫形似小蚊子,微小细弱,肉眼很难看见。 虫体头部、胸部、背面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淡桔色。 幼虫可由卵孵化,也可由母体幼虫生殖。 每条雌虫平均可产 20 多条幼虫。 幼虫早期在料中危害,造成菌丝稀少,微弱。 后期转移到菌丝和子实体。 子实体被害,先在菇柄基部繁殖,后爬上菇柄与菇盖交接处,有的钻入菌褶,被虫蚀成伤痕道,呈淡桔红色。 一朵菇多者常聚 2030
1、养室、菇房或菇棚都应建在地势高,排灌方便,周边无工厂污染或垃圾场,远离畜禽舍、饲料库和厕所的地方。 原料无公害栽培食用菌的各种原料,如棉子壳、秸秆、木屑、麸皮等应干燥、无霉变和虫蛀,也不能被污染或混入其他污染物。 应用的化学药品如石膏、碳酸钙、尿素等应纯净,不能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培养料处理一、培养料要高温发酵栽培双孢菇、姬松茸、鸡腿菇等的培养料需进行高温发酵。
1、培基质是食用菌赖以生存的各种营养物质之所在。 在使用品种和生长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基质不同、配方不同、基质的处理方式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质地、风味等都有所差别。 1 料顾名思义,是基质的主要成分,多指以满足食用菌碳营养为目的的原料,主料用量较大。 质类这类主料的碳源中木质素所占比例较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所占比例较小,如椴木、树枝、木屑等,其质地紧密,适于各种木腐菌的栽培。
1、有发酵快,发酵彻底,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常规发酵制作时间,减小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等特点外;还有“广普性”(几乎可发酵一切需发酵的有机物料)发酵和“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较宽松)等特点。 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宝贝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助剂对比试验示范表明,本发酵菌剂比国内外同类产品(如日本的 国的农富露、更优的性价比。 使用方法为:1、备料:按培养料重量的 即千分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力向业绩的转化效果。 业绩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考核内容,如协作精神、工作热情、礼貌程度等,注意一些纯粹的个人生活习惯等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不要列入 考核中。 /部门负责人、员工分别对应两套不同的态度指标体系。 第 19 条 态度指标体系 /部门负责人态度指标体系 部门负责人的五项核心态度指标分别为 团队建设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公平公正意识、学习意识、员工培养意识,权重均为 20%。
1、榆黄蘑 现介绍一种食用菌新品种榆黄蘑: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 形态特征:榆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 菌盖喇叭状,光滑,宽210 厘米,肉质,边缘内卷,菌肉白色。 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长。 菌柄白色至淡黄色,偏生,长 212 厘米,粗 米,有细毛;多数子实体合生在一起,榆黄蘑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