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制种技术内容摘要:

1、种需要量随之增加,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许多菇农不得不在外地引种。 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成本高,而且菌种因破瓶易引起杂菌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实行自行制种,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也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 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3 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 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要求精化;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则相对比较简单。 下面介绍各级菌种的制作技术。 一、母种的分离选育母种主要采用人工选择、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原生质融合等手段获得。 作为一般制种专业户,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具体 2、步骤与操作方法如下。 择有代表性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 种菇选择时间。 一般在 11 月上中旬,在第 1 批和第 2 批菇中挑选。 因为这段时间蘑菇生长正是旺盛时期,菌丝生活力强,子实体健壮,质量好,加之气温适宜,蘑菇能正常成熟。 种菇的标准是:八成熟,朵形圆正,肉质肥厚,颜色洁白,无病虫害。 采集一二朵符合上述标准的种菇编上号码,作为分离母种的材料。 从栽培室采集的应标有原菌株代号。 养基,常用配方为:马铃薯 200 克、琼脂16 克18 克、葡萄糖 20 克、水 1000 毫升。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内加水煮沸 15 分钟30 分钟至薯块酥而不烂为止。 煮后用 6 层8 层事先浸湿拧干的纱布过滤,过滤后加入琼脂 16 克18 克(气温低时加 16 克,气温高时加 18 克)再煮,并不断搅拌,使固体琼脂完全溶化,再用 4 层6 层纱布过滤。 将滤液加水至 1000 毫升加入 20 克葡萄糖,搅拌溶化趁热分装试管。 装入量为试管高度的 1/41/5,注意培养基不要粘着试管口,管口用棉塞塞紧,或将汁液装入玻璃三角瓶内,每瓶装量为 20 毫升。 然后置于高压锅内,在压力达 108 千帕,锅内温度为 121灭菌 30 分钟左右。 灭菌后及时取出,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上,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