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杂7号(油菜)内容摘要: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油菜) 1996 年四川省审定。 累计推广 10500 万亩。 (1)品种来源:系四川联合大学生物工程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 207母本,86父本,于 1992 年育成的甘蓝型双低雄性核不育中熟两系杂交种。 (2)特征特性:株高 200 厘米以上,分枝部位低,一次分枝 9,单株有效角果 327,角粒数 171 粒,千粒重 34 克。 全生育期220 天,比中油 821 短 2。 芥酸含量低于 1,硫甙含量低于 30g;成都平原种植含油率高达 4362。 抗茵核病能力与中油 821 相近,较抗倒伏,感白锈病、霜霉病、病毒病较轻。 (3)1993、1994 两年参加乐山、广元两市区试,14 点次平均亩产 1376 公斤,比对照中油 821 亩产 1246 公斤增产 1043;1995 年生产试验,3 试点平均亩产 14048 公斤,比中油 821 增产 1204。 (4)适宜种植区适宜在乐山、广元及我省类似生态区种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