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袋栽黑木耳技术内容摘要:

1、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已远远满足不了各地的需求。 黑龙江林口县科协食药用真菌推广中心课题组,利用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这一新技术的发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阔叶树叶原料处理。 把林区落地的树叶和小树枝收集回来晒干,粉碎。 每粉碎 30 千克干树叶,同时粉碎 10 千克豆秸秆备用。 二、培养料配方与配制方法栽培料配方:树叶粉 豆秸秆粉 20,玉米粉 5,黄豆粉 2,石膏 石灰粉 加水调整至含水量55, 配制方法:称取所需数量的干树叶粉摊放在水泥地面上,把豆秸秆粉撒入树叶粉中(干料)拌匀。 把玉米粉、黄豆粉撒在树叶粉上面,拌匀。 再把石膏、白灰用温水分别溶化后 2、洒在湿干料上,边拌料边洒水。 培养料湿料拌匀后,用粗铁丝筛筛料两遍,使培养料粗细均匀,含水量达到 55为宜,即用双手搓料,手面有湿润感而不能有存水。 三、装袋、灭菌与接菌装袋:培养料装袋,菌袋选用 17 厘米33 厘米米厚合格的聚乙烯袋。 边装料边压实,使袋中培养料上、下稍紧一些,但勿胀破料袋。 装料至袋口留 9 厘米,把料面压平、压实后,用直径 米的圆铁棒在料袋中间扎 1 个深眼,深度以离袋底 2 厘米为宜。 把扎眼时带出的散料倒出,防止散料堵住扎眼口。 然后把料袋口合拢一起稍下压(排除料袋内部的空气)。 把拢好的袋口握住并顺时针方向拧一圈,然后用手指按住已拧好的袋口,倒立放在密底的铁筐里或木板蒸锅帘子上 3、(每层铁筐或木板帘子上可倒袋摆放 2料袋)。 常压灭菌:料袋装入锅内并封闭好锅门,猛火加热,迅速使蒸锅温度达到 100。 保温,灭菌6时后停火。 继续在蒸锅内焖一夜。 次日早晨出锅。 (常压锅中途缺水时须加 90以上的开水,每加 1 次开水需延长灭菌半小时)。 在出、装锅和搬运时,要求双手握住料袋中部。 接菌:用厚铁皮做 1 个比电炉稍大的圆桶,桶高35 厘米,套在电炉上,圆桶上放一层特细的铁丝网并固定好(铁丝网用于防止接种时菌块掉入炉内产生烟雾)。 待料袋温度降至 28时,在电炉圆桶上方无菌区抢温接种。 接种期间要求操作轻快,防止带动风冲击桶上热量。 每瓶原种可转接 25栽培种。 四、发菌室的处理与菌丝培养发菌室 4、的处理: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培养室的墙壁要求光滑平整,粉刷一遍室内,用干木杆搭好发菌架。 室温升到 30,并保持 24 小时,使室内的杂菌孢子复活,用 菌灵溶液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喷湿一遍,室内空气湿度保持 75。 每立方米空间用 15 克硫黄熏蒸,将复活的杂菌杀死,最后加温烘干室内墙壁和菌架。 菌丝培养:料袋接完菌种后立刻搬到培养室的架上,料袋口朝上,室内保持黑暗,袋与袋之间不要摆放太挤。 发菌前 5是菌丝萌发定植期,室温以28为宜。 此期不需通风换气,温度不能超过 30,菌丝长至 1/3 时,室内温度降至 24。 每天检查 1 次,发现杂菌马上将该料袋拿出培养室。 经常往地面撒白灰使室内干燥。 发菌到中后期 5、,此时室温应控制在 18并经常通风换气。 35菌丝可长满全袋。 其后,用温差刺激,见光继续培养 10 天,使菌丝充分吃透料。 五、大棚立体吊袋出耳管理利用简易大棚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具有保温、保湿性好、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栽培数量多的优点。 首先用粗木杆搭简易出耳大棚(高 2 米、宽 6 米、长 15 米,可立体吊袋 1 万个)。 出耳棚中间留 1 米宽栽培管理道,棚上每隔 25 厘米拉一根 10 号铁丝,两头固定好用于吊袋绑绳。 棚架四面和棚顶用草帘子或作物秸秆围好。 地面先用 干后撒 1 层白灰消毒。 待菌袋全部发酵后,移入栽培棚内,用 锰酸钾溶液擦洗菌袋表面,把菌袋绑在铁丝绳上,吊完 1 根绳后,用消毒 6、刀片割口。 每袋割 5 个长竖条间隔型口,袋底部割 2 个小短口。 菌袋全部吊完并割口后,育耳期保持棚内温度 20,每天往地面喷 2水,经常在大棚外往四周草帘子上喷水,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 85,静风栽培。 7从割口处形成原基。 耳芽封满割口处时,可直接往袋上面喷水(此期空气相对湿度以 90宜)。 温度不能超过 26。 因大棚立体吊袋数量多,喷水时要求上层菌袋多喷、勤喷,下层菌袋要求少喷、微喷。 应灵活掌握喷水量,但中午气温高时不能喷水。 做到耳片平展不卷边,有光泽湿润感即达到最佳标准。 总之,耳边不卷边不需喷水,黑木耳生长到中、后期,应保持棚内空气新鲜流通,阴天适量少喷、雨天少喷或不喷水。 气温高、湿度大时,更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这不仅有利于黑木耳生长,也是防止杂菌污染和流耳烂耳的有效措施。 从割口育耳到成熟采收需 30 天。 此培养料平均每袋可产干耳 60。 木耳成熟后选择阳光充足时采摘。 采收的木耳及时摊放在通风的纱窗帘子上,曝晒至半干时翻耳一次,一般 2 天即可晒干并贮存。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