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穗",如何防治内容摘要:

1、穗,如何防治。 今年长江、淮河流域持续干旱少雨,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7份,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稻作种植区水稻不同程度出现“早穗现象”。 大田表现:每穴早出穗 2,与迟发分蘖相差别 7以上,明显呈现“二蓬穗”或“三蓬穗”。 要及早弥补“早穗”给大田生产带来的损失,下面分析一下早穗产生的原因,提出解救办法。 水稻秧龄的长短和早穗现象有密切关系。 秧龄适中的秧苗,秧苗发根力强;秧龄长的秧苗,发根力不如嫩苗快;而秧龄长又管理不善的老苗,发根力衰退,活棵分蘖都缓慢。 特别是早稻与连作晚稻,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生育期在秧田度过,要适当早播,秧龄也就要延长。 但秧龄过长,特别是有的品种秧龄范围比较严格超过适宜秧龄就会提 2、早进入生殖生长;主茎总叶数减少,经济性状变劣。 这种超龄秧栽入大田,就会过早抽穗以致穗小粒少。 适宜的秧龄因品种而不同。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的适宜秧龄不长于 25 天左右,中熟品种不长于 30天,迟熟品种不长于 35 天左右。 壮秧适龄不超龄,能防止早穗,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早穗稻苗的防治方法:一般应尽可能淘汰超秧龄的秧。 如秧苗不够,不得不采用时,则除要在秧田重施起身肥,本田多施耙面肥和早施速效肥外还可以用蹲苗办法抑制徒长。 做法是:在移栽前 5左右把秧苗带土铲起,再在原地或略为挪动再摆放整齐,铲秧前或摆施后施速效化肥,摆放结束灌寸水护秧,直到移栽不脱水。 经蹲苗后地上部分生长暂受抑,叶色稍褪淡,但根系暂时铲断受抑后却能发生更多新根,有利于移栽、返青和本田生长。 蹲苗对早稻和长秧龄的晚稻秧苗都可应用。 当然最好预先妥善计划育秧方式,将一部分有超龄危险的迟茬田秧采用两段育秧效果可能更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