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内容摘要:

1、1)稻田耕沤灭螟技术: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赣南 3 月 20 日、赣中 4月 1 日、赣北 4 月 10 日前),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发生基数的目的。 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 (2)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选用抗(耐)稻瘟病和稻曲病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根本措施。 (3)种子消毒预防病虫技术:早稻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用 25咪酰胺乳油20003000 倍液间歇浸种 2436 小时,直接催芽播种;中晚稻预防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和稻瘿蚊,用吡虫啉拌芽谷,用量为 10吡虫啉可湿性 2、粉剂 10克拌稻种 斤。 (4)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大田病虫害技术:秧苗移栽前 23 天,喷施超级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 早稻亩用 40三唑磷乳油 100 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 60 毫升加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60 克对水 30 公斤喷雾,预防螟虫和稻瘟病等;中晚稻亩用 40三唑磷乳油 100 毫升或 5氟虫腈悬浮剂60 毫升加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0 克对水 30 公斤喷雾,预防稻蓟马、螟虫。 (5)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在水稻分蘖盛期,每亩稻田放养 15 日龄鸭子1215 只,破口前收鸭。 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6)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技术 3、:使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雄蛾,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减少下代基数,减轻发生危害。 在二化螟主害代蛾期,亩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 1 个,每代放一次,诱捕器应高出水稻 30 厘米。 (7)灯光诱杀害虫技术:每 3050 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 ,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 在 4 月中旬上旬,每晚天黑至夜间 12 点开灯。 (8)生物农药应用技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用井冈霉素或井冈霉素和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 4、。 生物农药要比化学农药提前 23 天使用,避免高温干旱时使用。 (9)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保护利用稻田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常用措施有:田埂种豆保护利用蜘蛛等天敌,保护青蛙、释放赤眼蜂等。 (10)科学用药技术: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正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化学农药品种,做到对症下药。 螟虫用三唑磷、丁烯氟虫腈、氟虫腈等;稻纵卷叶螟用丙溴磷;稻飞虱用噻嗪酮、噻虫嗪;稻瘟病用三环唑、稻瘟灵;纹枯病、稻曲病用苯醚甲环唑;细菌性条斑病用噻菌铜、三氯异氰尿酸。 在药液中加增效剂,增强农药粘着、扩散和渗透性能,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 常用增效剂有氮酮、有机硅等。 在水稻破口期,采用混合用药统防统治,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早稻主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等;晚稻主要防治螟虫、稻飞虱和稻曲病等。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应在害虫低龄幼虫期和病害发病初期施药。 执行安全间隔期。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