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实现水稻病虫无公害防治的基础,其基本原则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孳生的环境。 步减少化肥施用量在生产中单纯依赖施用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忽视有机肥的培育、积制和利用,是当前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改变观念,重视发展畜牧业,种植绿肥和积制各种农家肥,建立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新的施肥模式。 为了增加有机肥的来源,要求冬季进行翻耕播种绿肥或其他作物,防止板田过冬。 这样做,既能减少二化螟、纹枯病菌核的越冬基数,又能改良土壤。 有机肥料是完全肥料,能全面供给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但它又是迟效肥料,所含营养元素大都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必须经过微生物分 2、解变成铵态氮和无机盐后,才能被吸收。 而水稻前期正是需要速效肥(特别是氮肥)的关键时期,如不能保证供给所需养分,势必会影响正常分蘖而造成前期不发,后期又贪青晚熟的后果。 因此,增施有机肥时,必须重视解决上述供需矛盾,才能实现水稻安全吸氮(即根据各生育期的需要,不断地均衡地供给氮肥,不过多也不过少,使水稻前期、中期稳定生长,后期不早衰,也不贪青)。 例如:以绿肥为主要肥源时,首先必须控制施用总量,每 667 平方米施鲜草 1000 公斤左右即可,不宜过多;其次,播种绿肥时,必须混播分解难易程度不同的绿肥品种;第三,要适时提早翻耕,促进绿肥分解。 以厩肥和饼肥为主要肥源时,施肥前要设法使之充分腐熟,施肥时 3、要做到均匀分布,插秧后注意间隙灌溉,促进有机肥料分解。 增施有机肥并不排斥施用化学肥料,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掌握分蘖始期每 667 平方米及时追施硅锰复混肥 50 公斤100 公斤,促使禾苗实现早生快发和稳健生长,为无公害水稻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产、抗病品种,预防稻瘟病危害在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时,要求同时具有抗稻瘟病的特性。 这是因为对稻瘟病的药剂防治效果较差。 而选用抗性品种的防治效果好且不难做到。 具体办法是每年于水稻抽穗结实期,对当地当家品种和新引进的品种进行 1 次穗颈稻瘟发病率调查。 凡穗颈稻瘟平均发病率达到 3%5%的品种,下年度一律不再种植,坚决予以淘汰。 同时不断引进优质、高产、抗稻瘟病品种进 4、行试种推广,使之逐步替换已丧失抗性的品种。 只要持之以恒做好这项工作,便可避免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强水稻抗逆能力水稻是需硅作物,仅依靠天然供给不能满足正常生长的需要,必须提倡稻草还田,增施硅肥。 硅酸在茎叶表面积累后,可使茎叶表面硅质化,抑制稻瘟病、胡麻斑病等病菌的侵入和扩展,二化螟也不易侵入和取食,从而可减轻病虫危害。 此外硅酸还能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和运转,促进氧气在稻株内运输,增强根系的氧化能力,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并显著增强抗倒伏能力。 视培育壮秧从无公害生产的角度来看,目前水稻育秧方法中有两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秧田施用化学氮肥,导致秧苗生长嫩绿,容易诱集病虫孳生危害,并增加移植时的机械损伤。 秧 5、田面积较小,可以使用腐熟人畜粪作基肥,满足秧苗期正常生长的需要。 将硫酸钾或氯化钾等改作追肥。 这样就能培育出不是表面好看,而是真正健康的秧苗。 二是秧田滥施农药的现象。 秧田是各种害虫的天敌寄生蜂和稻田蜘蛛过渡到本田的桥梁田,以发挥它们控制害虫的作用。 因此,必须改变治小田保大田的观念,采用科学用药的方法,达到保益控害的目的。 轻水稻病害水是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命脉,也是诱发病害的原因之一。 在科学管水方面,要坚持分蘖期浅灌,够苗晒田,复水后实行间隙灌溉,保持田面湿润的管水原则。 有些地方或由于水源困难,或由于管理不善,长期进行深灌,易导致小球菌核病、纹枯病和稻瘟病严重发生,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注意改正。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