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内容摘要:
1、、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但水层过深,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会影响叶片功能,造成叶片死亡,影响生长的恢复。 早稻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可提高泥温和水温,对发根成活有利;晚稻或迟茬田移栽正是高温季节,为防止高温伤害秧苗,白天宜加深水层或流水灌溉,以降温保苗,晚上应排水,促进发根返青。 2、分蘖期。 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这种水分状况下,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光照好,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单株分蘖数多,分蘖成穗率也较高;随着水层的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 分蘖达到相当数量后,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以抑制无效 2、分蘖。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 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时稻田总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长期需水量的 30%40%,所以,在稻穗发育期中,从生理或生态需水来讲,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 淹水深度不宜超过 10 厘米,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出穗开花期。 此期对稻田缺水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受旱时,重则抽穗开花困难,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空秕率增加。 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 5、灌浆结实期。 为了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保持稻株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使茎叶中贮存的有机物能顺利运到籽粒中去,以减少空秕粒和增加粒重,此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后期断水早,对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杂交稻影响更严重。 此期稻田最适的水分状况是,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做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 专利查询。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相关推荐
逆光补偿: 自动 红外灯距离: N/A 2 项目名称: 视频监控 文件编号: 08091141DWT1B205/01 广东华伦招标有限公司编制 17 自动电子快门: PAL:1/50s ~ 1/100,000s NTSC:1/60s1/100,000s 信噪比 : 大于 48dB 最低照度 : τ 伽玛特性 : 内部系统: Internal synchronization 4 室外红外摄像机
举 行的全区小品小戏大赛。 、区域文艺交流演出。 配合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做好各项节庆活动,如在县城广场给广大群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的迎新春文艺晚会;配合县妇联、团县委等做好庆祝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五一节、六一节等活动的开展;灵川元宵晚会文艺演出等让老百姓感受到喜庆的节日气氛,同时也传达了县委、政府的衷心祝福和节日问候。 继续派出演员参加明珠国旅赴北海进行旅游推介文艺交流演出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实现水稻病虫无公害防治的基础,其基本原则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孳生的环境。 步减少化肥施用量在生产中单纯依赖施用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忽视有机肥的培育、积制和利用,是当前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改变观念,重视发展畜牧业,种植绿肥和积制各种农家肥,建立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新的施肥模式。 为了增加有机肥的来源
矮病 分布与为害:水稻黄矮病又叫黄叶病、暂黄病。 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等稻区。 由水稻黄矮病毒(起,主要为害水稻,也可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 症状:矮缩、花叶、黄枯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多从顶叶下 12 叶开始发病,病斑从叶尖向基部发展,叶肉鲜黄色,叶脉绿色,病叶与茎秆夹角增大,叶鞘仍为绿色,株形松散。 病株显著矮缩,不分蘖,多不能抽穗。 发病规律:该病出黑尾叶蝉
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原理,结合普兰店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际,总结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过程中的 10 个技术环节。 高、中、低肥力耕地面积安排试验地块。 试验地肥力状况均匀一致,前茬作物施肥状况尽量相同。 ,采取“梅花形”或“蛇形”取 1520 个点,垂直深度 015 厘米,所取样点土壤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斤,自然风干后化验土壤样品,检验指标主要为有效氮、磷、钾。 量高、应用面积大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