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内容摘要:

1、、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但水层过深,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会影响叶片功能,造成叶片死亡,影响生长的恢复。 早稻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可提高泥温和水温,对发根成活有利;晚稻或迟茬田移栽正是高温季节,为防止高温伤害秧苗,白天宜加深水层或流水灌溉,以降温保苗,晚上应排水,促进发根返青。 2、分蘖期。 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这种水分状况下,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光照好,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单株分蘖数多,分蘖成穗率也较高;随着水层的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 分蘖达到相当数量后,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以抑制无效 2、分蘖。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 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时稻田总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长期需水量的 30%40%,所以,在稻穗发育期中,从生理或生态需水来讲,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 淹水深度不宜超过 10 厘米,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出穗开花期。 此期对稻田缺水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受旱时,重则抽穗开花困难,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空秕率增加。 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 5、灌浆结实期。 为了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保持稻株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使茎叶中贮存的有机物能顺利运到籽粒中去,以减少空秕粒和增加粒重,此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后期断水早,对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杂交稻影响更严重。 此期稻田最适的水分状况是,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做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