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防治 黄矮病内容摘要:

矮病 分布与为害:水稻黄矮病又叫黄叶病、暂黄病。 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等稻区。 由水稻黄矮病毒(起,主要为害水稻,也可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 症状:矮缩、花叶、黄枯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多从顶叶下 12 叶开始发病,病斑从叶尖向基部发展,叶肉鲜黄色,叶脉绿色,病叶与茎秆夹角增大,叶鞘仍为绿色,株形松散。 病株显著矮缩,不分蘖,多不能抽穗。 发病规律:该病出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二条黑尾叶蝉传播。 能连续传毒,终身保毒,不经卵传毒。 病毒主要保存于虫体内越冬,次年再传染。 水稻在苗期和返青分蘖期最易感病,一般早稻发病轻,而晚稻受害重。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实行连片种植。 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晒田,清除田边杂草。 2药剂防治病害流行的秧田用 3呋喃丹颗粒剂 152 千克,拌细土 20 千克,在稻谷播种后撒施。 选用 50混灭威乳油每 6667 平方米用100 毫升,或 20叶蝉散乳油每 6667 平方米用 150升,对水 4050千克,在秧苗露青后每隔 57 天施药 1 次,共施 2。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