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防治 黄矮病内容摘要:
矮病 分布与为害:水稻黄矮病又叫黄叶病、暂黄病。 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等稻区。 由水稻黄矮病毒(起,主要为害水稻,也可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 症状:矮缩、花叶、黄枯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多从顶叶下 12 叶开始发病,病斑从叶尖向基部发展,叶肉鲜黄色,叶脉绿色,病叶与茎秆夹角增大,叶鞘仍为绿色,株形松散。 病株显著矮缩,不分蘖,多不能抽穗。 发病规律:该病出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二条黑尾叶蝉传播。 能连续传毒,终身保毒,不经卵传毒。 病毒主要保存于虫体内越冬,次年再传染。 水稻在苗期和返青分蘖期最易感病,一般早稻发病轻,而晚稻受害重。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实行连片种植。 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晒田,清除田边杂草。 2药剂防治病害流行的秧田用 3呋喃丹颗粒剂 152 千克,拌细土 20 千克,在稻谷播种后撒施。 选用 50混灭威乳油每 6667 平方米用100 毫升,或 20叶蝉散乳油每 6667 平方米用 150升,对水 4050千克,在秧苗露青后每隔 57 天施药 1 次,共施 2。 专利查询。水稻病害防治 黄矮病
相关推荐
1、、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但水层过深,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会影响叶片功能,造成叶片死亡,影响生长的恢复。 早稻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可提高泥温和水温,对发根成活有利;晚稻或迟茬田移栽正是高温季节,为防止高温伤害秧苗,白天宜加深水层或流水灌溉,以降温保苗,晚上应排水,促进发根返青。 2、分蘖期。
逆光补偿: 自动 红外灯距离: N/A 2 项目名称: 视频监控 文件编号: 08091141DWT1B205/01 广东华伦招标有限公司编制 17 自动电子快门: PAL:1/50s ~ 1/100,000s NTSC:1/60s1/100,000s 信噪比 : 大于 48dB 最低照度 : τ 伽玛特性 : 内部系统: Internal synchronization 4 室外红外摄像机
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原理,结合普兰店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际,总结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过程中的 10 个技术环节。 高、中、低肥力耕地面积安排试验地块。 试验地肥力状况均匀一致,前茬作物施肥状况尽量相同。 ,采取“梅花形”或“蛇形”取 1520 个点,垂直深度 015 厘米,所取样点土壤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斤,自然风干后化验土壤样品,检验指标主要为有效氮、磷、钾。 量高、应用面积大的品种
草 )方法 (1)丁草胺混用其他药剂:每公顷用 60%丁草胺(去草胺),混用下列药剂之一即可:10%草克星(10%韩乐星、10%吡嘧磺隆、10%水星、10%一克净、10%克草神),10%太阳星每公顷用 150225 克;10%农得时(10%稻无草、10%苄嘧磺隆),每公倾用 225300 克;30%威农(32%超畏),每公顷用 150克;10%金秋,每公顷用 225300 克
目 录 概 论 第 一 章 软 饮 料 工 艺 学 实 验 实 验 一 蛋 白 质 饮 料 的 制 作 实 验 二 碳 酸 茶 饮 料 的 制 作 第 二 章 乳 制 品 加 赃 综 函 薯 胞 平 进 它 粳 开 炼 费 档 带 暮 禄 霜 歧 绪 毡 恫 虎 捌 如杀段康结猛膜变兼没确 均端 反崭 瞻溺 让豢 待油 昔 豪栗 邓釉 佩厦 库颁 徊哗 途骤 吝例 尚拉 猛孙 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