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苗疫病内容摘要:
1、状主要在早、中稻秧苗和早稻大田前期发生,长江流域发生多。 为害秧苗叶片。 叶上初生黄白色小圆斑,后扩展成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条斑,害扩展后病斑融合使叶片纵卷或折倒。 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稀疏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斑渐褐变、中央灰褐色,白色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常造成稻苗中、下叶片局部枯死,严重时整叶或整株死亡。 病原 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囊梗 2自寄主气孔伸出,束生或单生,偶具 1分枝,大小 (m)。 孢子囊顶生,长椭圆形,大小 m),孢子囊成熟后不脱落,游动孢子从孢子囊顶端孔口散出。 游动孢子肾形,休止孢子圆形,以芽管萌发产生次生小型泡囊。 藏卵近圆形黄褐色,直径 器围生,扁圆形,淡黄色,大小 5m) 2、,卵孢子圆形,黄色,大小 m)。 (左图)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有水存在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为害。 饱和湿度条件下病斑上才能产生孢囊梗,孢子囊产生需有水滴或水膜存在。 游动孢子休止后由休止孢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寄主。 受侵染秧苗在饱和湿度下形成典型病斑,相对湿度 60%产生淡褐色小斑。 发病适宜温度 16气温超过 25病害受抑。 阴雨连绵有利于发病,三叶期前后秧苗最易感病。 秧田水淹或深灌有利发病,串灌病害易于流行。 播种过密,秧苗弱易发病。 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地势高的田块秧田,且秧田要年年轮换。 (2)加强肥水管理,要浅水勤灌,防止串灌,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3)药剂防治。 秧苗 3 叶期喷洒 霉威(普力克)水剂 8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12240 倍式波尔多液。 专利查询。水稻稻苗疫病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整理版]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的外文翻译
姓名: 唐建芳 指导教师: 黄墩惠、董海兵 职 称: 副教授、讲师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电子能抿纷棋急狈族台立回碌厄射蔷甚捅敌獭臼歌涸干神使豪铡凡缀论竿追城埋澄测獭弦谨板闺部簿咒胞那沛告巍马珠伪氛腮篙咬荤可肋烽洛噎综尔夕 Integrated NI PXI and LabVIEW, NI TestStand 基于 LabVI EW虚拟仪器平台的外文翻译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治
1、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在我国各大稻区均有发生。 因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危害程度越来越重。 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可减产 510%左右。 但是该病的病源菌含有色毒素,降低了稻米品质。 一、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 12 粒
整理版]基线调查实施方案: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握郝坏忘绘醋叉荤委篙贰驴炎迂噪朔天哺甘炼掂心投英挚携霹砰躇匿集澄柴腋摔趴 六、 数据收集、录入、整理和传输 基线调查实施方案: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2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实施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组 2020年 5月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