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内容摘要:

1、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 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 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座 6m),表面墨绿色,内层橙黄色,中心白色。 分生孢子梗直径 m)。 分生孢子单胞厚壁,表面有瘤突,近球形,大小 4m)。 菌核从分生孢子座生出,长椭圆形,长 2土表萌发产生子座,橙黄色,头部近球形,大小 1长柄,头部外围生子囊壳,子囊壳瓶形,子囊无色,圆筒形,大小 1 2、80囊孢子无色,单胞,线形,大小 120。 m)。 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表面有瘤状突起,大小 3-6(m)。 有性态为 稻麦角,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 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 气温24菌发育良好,26适,低于 12或高于 36不能生长,稻曲病侵染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在水稻孕穗至开花期侵染为主,有的认为厚垣孢子萌发侵入幼芽,随植株生长侵入花器为害,造成谷粒发病形成稻曲。 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 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 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 连作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南方 3、稻区的广二 104,选 271,汕优 36,扬稻 3号,滇粳 40 号等。 北方稻区有京稻选 1 号,沈农 514,丰锦,辽粳 10 号等发病轻。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 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 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4)药剂防治。 用 2%福尔马林或 酸铜浸种 3时,然后闷种 12 小时,用清水冲洗催芽。 抽穗前用 18%多菌酮粉剂 150于水稻孕穗末期每 6674%络氨铜水剂 250g 稻丰灵 200g 或 5%井冈霉素水剂 100g,对水 50L 喷洒。 施药时可加入三环唑或多菌灵兼防穗瘟。 施用络氨铜时用药时间提前至抽穗前10 天,进入破口期因稻穗部分暴露,易致颖壳变褐,孕穗末期用药则防效下降。 此外也可用 50%湿性粉剂 100水 60孕穗期和始穗期各防治一次,效果良好。 也可选用 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 667药 60水 60L 还可兼治水稻叶尖枯病、云形病、纹枯病等。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