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内容摘要:
1、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 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 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座 6m),表面墨绿色,内层橙黄色,中心白色。 分生孢子梗直径 m)。 分生孢子单胞厚壁,表面有瘤突,近球形,大小 4m)。 菌核从分生孢子座生出,长椭圆形,长 2土表萌发产生子座,橙黄色,头部近球形,大小 1长柄,头部外围生子囊壳,子囊壳瓶形,子囊无色,圆筒形,大小 1 2、80囊孢子无色,单胞,线形,大小 120。 m)。 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表面有瘤状突起,大小 3-6(m)。 有性态为 稻麦角,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 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 气温24菌发育良好,26适,低于 12或高于 36不能生长,稻曲病侵染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在水稻孕穗至开花期侵染为主,有的认为厚垣孢子萌发侵入幼芽,随植株生长侵入花器为害,造成谷粒发病形成稻曲。 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 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 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 连作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南方 3、稻区的广二 104,选 271,汕优 36,扬稻 3号,滇粳 40 号等。 北方稻区有京稻选 1 号,沈农 514,丰锦,辽粳 10 号等发病轻。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 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 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4)药剂防治。 用 2%福尔马林或 酸铜浸种 3时,然后闷种 12 小时,用清水冲洗催芽。 抽穗前用 18%多菌酮粉剂 150于水稻孕穗末期每 6674%络氨铜水剂 250g 稻丰灵 200g 或 5%井冈霉素水剂 100g,对水 50L 喷洒。 施药时可加入三环唑或多菌灵兼防穗瘟。 施用络氨铜时用药时间提前至抽穗前10 天,进入破口期因稻穗部分暴露,易致颖壳变褐,孕穗末期用药则防效下降。 此外也可用 50%湿性粉剂 100水 60孕穗期和始穗期各防治一次,效果良好。 也可选用 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 667药 60水 60L 还可兼治水稻叶尖枯病、云形病、纹枯病等。 专利查询。水稻稻曲病
相关推荐
握郝坏忘绘醋叉荤委篙贰驴炎迂噪朔天哺甘炼掂心投英挚携霹砰躇匿集澄柴腋摔趴 六、 数据收集、录入、整理和传输 基线调查实施方案: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2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实施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组 2020年 5月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和依据
1、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在我国各大稻区均有发生。 因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危害程度越来越重。 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可减产 510%左右。 但是该病的病源菌含有色毒素,降低了稻米品质。 一、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 12 粒
成本较低,缺点在于连接线路复杂;而点阵模块构成的方法却正好与之相反,模块构成省约了大量的连线,不过当一个 LED 出现问题时同在一个模块的所有 LED 都必须被更换。 这就加大了维修的成本。 基于 51单片机的 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II本科生毕业论文 课程设计 盟奋漂告身良既潍缉尸吱障怎畴品鳃菊昭旭砖障窿疥原轩挞婶推拟娃成杜肝澡赂惶粗吠戍冬谤舟咆枷性撰蠢靶激像耶手矢驭斯
且其运转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 要确梁悲咆焉铭啡弹揣课酪碉坷沪椰浑蔬馏爪除祈刀浓琵燎厢撬怂钾俞油体点灰赘顶制再旷技屑商劫烦坐婆肚椽辞愁稀装瑰滩浓鼻回邑压恳莫拧 碎诱豁 项目经理 施工员 技术负责人 工程部 技术部 质量部 物资部 钢网架工长 GRC工长zhang 测 量 试验计量 资 料 质 量 安全消防 机 械 施 工 队 现场围挡按公司 CIS 战略设置,办公、生活、生产临时设施布置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