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象甲内容摘要:

1、害特点幼虫在土中食害稻根,致稻株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 成虫咬食稻苗近水面的心叶,受害叶长出后,出现一行横排小孔,遇风折断浮在水面上。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 5灰黑色,密被灰黄色细鳞毛,头部延伸成稍向下弯的喙管,口器着生在喙管的末端,触角端部稍膨大,黑褐色。 稍翅上各具 10条细纵沟,内侧 3条色稍深,且在 23 条细纵沟之间的后方,具 1长方形白色小斑。 卵长 圆形,半透明具光泽,初白色,后变深黄色。 末龄幼虫体长 9褐色,体乳白色,肥壮多皱纹,弯向腹面,无足。 蛹长5面多细皱纹,末节具 1对肉刺,初白色,后变灰色。 生活习性浙江年生 1代,江西、贵州部分 1代,多为 2代,广东 2代。 一代区以成虫越冬,一 2、、二代交叉区和 2代区也以成虫为主,幼虫也能越冬,个别以蛹越冬。 幼虫、蛹多在土表 36处的根际越冬,成虫常蛰伏在田埂、地边杂草落叶下越冬。 江苏南部地区越冬成虫于翌年 56 月产卵,10 月间羽化。 江西越冬成虫则于 5月上中旬产卵,5 月下旬一代幼虫孵化,7 月中旬8 月中下旬羽化。 二代幼虫于 7月底8 月上中旬孵化,部分于 10月化蛹或羽化后越冬。 一般在早稻返青期为害最烈。 一代约 2个月,二代长达 8个月,卵期 56 天,一代幼虫 60一 70天,越冬代的幼虫期则长达 67 个月。 一代蛹期 610 天,成虫早晚活动,白天躲在秧田或稻丛基部株间或田埂的草丛中,有假死性和趋光性。 产卵前先在离水面 3、3孔产卵 1320 粒,幼虫喜聚集在土下,食害幼嫩稻根,老熟后在稻根附近土下 37筑土室化蛹。 生产上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易受害。 春暖多雨,利其化蛹和羽化,早稻分蘖期多雨利于成虫产卵。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注意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春耕沤田时多耕多耙,使土中蛰伏的成、幼虫浮到水面上,再把虫涝起深埋或烧毁。 (2)在稻象甲为害严重的地区,已见稻叶受害时,喷洒 50杀螟松乳油 800倍液或 90晶体敌百虫 600倍液,或 6670甲基异柳磷乳油 1000水胺硫磷乳油 100 6670甲基异柳乳油 175后 10天防效高达 96。 此外每 667%喃丹颗粒剂 3入田间,还可结合耕田,排干田水,然后撒石灰或茶子饼粉 40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