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控施肥技术内容摘要:

1、、技术概述: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稻米安全的新型施肥技术。 该技术将测土与测苗相结合,协调了高产与高效、安全、环保的关系。 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高产稳产,增产增收。 一般增产5%10%,倒伏大幅减轻,抗逆性强,稳产性好。 二是省肥省药,安全环保。 节省氮肥 20%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 10 个百分点,氮肥面源污染减轻,病虫害减少,可少打农药 13 次,有利于稻米食用安全。 三是简单实用,适应性广。 农民只要按技术规程去做,就可获得稳定的增产增收效果,施肥次数一般也有所减少,不同品种、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均可应用,效果稳定。 2、技术要点:(1)氮肥总量控制:根据目标产量和不施氮 2、空白区产量确定总施氮量。 以空白区产量为基础,每增产 100 公斤稻谷施氮 5 公斤左右。 空白区产量可通过试验确定,也可通过调查估计。 目标产量根据品种、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确定。 (2)氮肥的分阶段调控:在总施氮量确定后,按照基肥占 35%40%、分蘖中期(移栽至穗分化的中间点,一般在移栽后 1217 天)占 20%左右、幼穗分化始期占 35%40%、抽穗期占 5%10%的比例,确定各阶段的施氮量,追肥前再根据叶色作适当调整。 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氮肥后移”,大幅降低基肥和分蘖肥所占比例,减少无效分蘖,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 (3)磷钾肥的施用:采用恒量监控的方法。 在不施肥空白区产量基础上,每增产100 公斤稻谷需增施磷肥(以 )23 公斤,增施钾肥(以 )45 公斤。 在缺乏空白区产量资料的情况下,可按 N:2O=1: 的比例确定磷钾肥施用量。 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在分蘖期和穗分化始期各施一半。 (4)其它配套技术:a、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数。 每亩栽插或抛植 穴左右,杂交稻基本苗数达到 3 万,常规稻达到 6 万。 b、适时控苗。 当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 80%时开始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但不要重晒田。 c、防治病虫害。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的稻田,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为害较轻,可酌情少施农药 13 次。 其它与现有习惯技术相同。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