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端大蓟马内容摘要:

1、名 缨翅目,蓟马科异名名端带蓟马、花生蓟马、花生端带蓟马、豆蓟马、紫云英蓟马。 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小麦、水稻、四季豆、豌豆、蚕豆、丝瓜、胡萝卜、白菜、油菜;花生、苜蓿、红花草、紫云英、苔子、猪屎豆、柽麻等。 为害特点成虫、若虫以挫吸式口器穿刺、挫伤植物叶片及花组织,吸食汁液。 幼嫩心叶受害后,叶片变细长,皱缩不开,形成“免耳状”。 受害轻的影响生长、开花和受精,重则植株生长停滞,矮小黄弱。 花受害后,花朵不孕或不结实。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 黑棕或黄棕色。 触角 8 节,全暗棕色;第 3、4 节呈倒花瓶状,各节有长的叉状感觉锥;单眼间鬃长,靠近后单眼,位于 3 个单眼中心连线内缘。 下颗须 3 节。 前胸后角有 2、 2 对长鬃。 前翅暗棕色,基部和近端处色淡,上脉基中部有鬃 18 根,端鬃 2 根;下脉鬃 1518 根。 腹部第 2 至 7 节背板近前缘有 1 黑色横纹,第 5 至第 8 节两侧无微弯梳,第 8 节后缘仅两侧有梳。 雄成虫显著比雌成虫体小而色淡,且触角也细。 腹部腹板腺域不明显,但第 2 至 8 节除后缘鬃似矛形外,尚有附属矛形鬃,第 2 和第 5 节有 40 余根,第 3 至 7 节 90 余根。 生活习性江西、浙江、福建年生 67 代,紫云英上常发生 34 代,以成虫在紫云英、葱、蒜、萝卜等叶背或茎皮的裂缝中越冬。 翌年,福建在 3 月下旬、浙江在 4 月上旬盛发,大量产卵繁殖,紫云英花期进入为 3、害盛期,世代重叠,在生长期均可见到各虫态的虫体,成、若虫白天栖息在花器内和叶背面,行动迅速。 常把卵产在花萼或花梗组织里,卵期 7 天,若虫在花器中为害 1 周左右,钻入表土 处进行蜕皮,蜕皮时先变为预蛹,后再蜕皮化蛹,蛹经一周羽化为成虫。 紫云英成熟时迁往猪屎豆、扁豆、证豆等植株上生活,10 月下旬至 11 月开始越冬。 34 月干旱易大发生,高温多雨年份发生轻。 防治方法(1)掌握在稻田春耕灌水时,端带蓟马集中到紫云英留种田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30灭多威乳油 2000 倍液、40七星保乳油 600 一 800 倍液或 20好年冬乳油 800 倍液。 也可用 21灭杀毙乳油 1500 倍液或 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 1000 倍液。 其他药剂参见稻管蓟马防治方法。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