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1、实粒数和千粒重,在栽培过程中要使三因素达到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 早稻的生产过程中,应掌握好选用良种、播期安排、合理密植、科学排灌、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有效分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环节。 结合笔者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环节,以供参考。 1 培育壮秧11 选好秧田昌江县早稻播种时间较早,一般于 2 月初进行。 2 月初气温比较低,为减少低温对秧苗的影响,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犁冬晒白的沙壤土田块。 在播种前 10d 灌水沤田,除净杂草,实行三犁三耙,做到秧地平整。 12 施足基肥施足基肥是培育壮秧的基础。 在播种前秧田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022500kg/3 种子处理种 2、子处理主要抓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技术环节。 131 晒种。 浸种前选择晴天晒种 12d,以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势。 132 选种。 浸种前将晒过的种子进行清水清选,选除空秕粒和杂物,提高种子净度。 133 消毒。 用 1的福尔马林液进行消毒,或采用强氯精等消毒药剂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以杀灭种子表面病菌和虫卵,然后用清水洗净。 134 浸种。 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 24h 左右,让种子充分吸涨水分。 135 催芽。 将充分吸涨水分的种子进行催芽,遵循高温破胸(3839)、适温长芽、降温炼芽的原则,当芽长到达粒谷长时即可进行播种。 14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是培育壮秧的关键,一般宜选择在立春后,雨水前播 3、种。 但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天气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来确定。 此外,在播种时应做到稀播、匀播,过稀则浪费秧地,过密则会形成弱苗或徒长苗。 一般早造常规种播种量 500kg/ 施肥原则昌江县早稻生产期间,气温变化是由低到高,降雨量由少到多,土壤中的肥料分解由慢到快。 前期水稻根系不够发达,对养分的吸收缓慢,后期生长较快,但病虫害也较容易发生,根据这些特点对早稻的施肥必须按照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进行。 21 前重在水稻生长前期施肥量多,一般占施肥总量的 7080,早稻从栽后返青到分蘖时期,要求有足够的养分才能早生快发,促早分蘖、多分蘖,以达到增加有效穗的目的。 犁田时每公顷施猪牛栏粪 1 4、500022500kg/栽时施复合肥 375面肥,移栽后 5尿素 225化钾 75发现稻苗生长不平衡,可在插后 20d 左右看苗补肥,施尿素 45kg/促稻苗生长平衡。 22 中控早稻从幼穗分化到孕穗期间,一般不施氮肥,因为这个时期水稻已经从营养生长阶段过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可视生长情况补充磷、钾肥。 这个时期主要通过节水控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深扎,叶片挺直,茎秆粗壮,以利于通风透光,创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防止倒伏,3 后补早稻生长后期,根据水稻长势情况,巧施穗粒肥,以达到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保持青枝蜡秆提高结实率,促粒多、粒重,从而达到夺高产的目的。 一般是在齐穗期施用尿素 1kg/ 5、科学调控有效分蘖水稻有效穗数是水稻产量构成的基础,一般具有 4 片叶以上的分蘖,且有较多而发达的根系,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里水分和养分供地上部生长和谷粒内容物的充实,成为有效分蘖穗。 而不足 3 片叶的分蘖,长势较弱,不易成穗而成为无效分蘖。 当有效穗达到要求时结合晒田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通常晒田的程度以现“鸡爪”根为宜,然后复水。 4防治病虫害昌江县早稻生产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秧苗枯心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害虫有:稻纵卷叶虫、三化螟等。 防治措施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41 合理施肥沙壤田保肥水性能较差,易缺乏氮肥。 合理补充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多施农家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早造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42 科学灌水本田插植期应深水返青(3右),浅水分蘖。 分蘖够苗后排水晒田,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杜绝慢灌、串灌,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43 合理用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应选用不同药剂防治。 三化螟每公顷可用25的杀虫双 3000g,对水 900杀。 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每公顷可用25可湿性的叶青双粉剂 1500g,对水 1125施,每隔 7d 喷 1 次,连续喷23 次。 纹枯病每公顷可用井冈霉素 1500g,对水 1200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