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立枯病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育秧是水稻生产普遍采用的育秧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立枯病发生危害是粮农最烦恼的事。 因为立枯病是旱育秧生产中发生最多、最容易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一种病害。 它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发生这种病害最终使粮农造成秧苗数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全部枯死,影响稻谷生产。 一、立枯病的发生原因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与症状。 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 3 种。 一是种子带菌或秧床带菌,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导致了立枯病的发生二是气温低,播种早,秧苗长势较弱,容易感染立枯病;三是土壤碱性大,大于 没有进行调酸或者是调酸不宜,最容易引起腐霉菌的繁殖,从而使幼苗感染,发生立枯病。 立枯病的主要症状是: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 2、腐烂,有烂梨味,成片死亡,病株基部多数长有赤色霉状物。 二、防治措施1、种子处理。 用 46%恶敌 30 克对水 15 千克,搅匀后浸 12 千克稻种,在室温下浸种 5 天,每天搅动 1 次;用 10%浸种灵 5 毫升或 35%恶苗灵 100 毫升对水25 千克,浸种 5,每天搅动 1 次;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 克,拌 10千克稻种,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2、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旱育秧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在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播种前每平方米用 70%敌克松 稻,对成 600 倍液喷雾消毒。 在秧床上,播种盖细土后,每平方米再用 70%敌克松 1 克,对成 600 倍液喷雾消毒, 3、每次喷雾后都浇 1 次清水,使药液能充分与土壤融合,以达到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此外,还可用 70%敌克松每平方米 ,掺细土 克均匀混合后与农家肥一起施在苗床上,然后与床表 10 厘米厚的土层多次搅拌,充分拌匀,浇透清水后播种。 3、土壤调酸。 旱育秧最适宜的土壤 是 酸过碱都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 如果秧床土壤 大于 ,应把它调酸,调酸的方法一般是在播种前 2 天喷施酸腌菜水来进行调酸;还可以每平方米用 50 克工业硫酸倒入 200 倍清水中混匀后均匀地喷洒在苗床上,如果 过高还应加大稀硫酸溶液的用量。 然后通过翻梨与表土混匀,最终使土壤 达到所需要的范围。 为了避免或减少调酸过程,选地时就应选择适宜的土壤,若条件不能完全具备,只要土壤 在 间都可以正常育秧,试验中土壤 在这一范围内所育的秧苗长势差异都不明显。 4、药剂防治。 立枯病仍然要用药剂防治,防治时间是在播种后第 12。 这一防治时段不能提前或推后,这一时期施药对防治立枯病非常重要。 施药方法是:每平方米秧床用 1 克 70%敌克松加 5 千克土或细沙,混合均匀后撒在秧床上,浇 1 次清水即可。 在小秧管理中,若还发现立枯病,每平方米就用 70%敌克松对成 600 倍液喷雾,或 20%甲基立枯磷乳油 50 毫升对水 40 千克喷雾在 80 平方米的秧床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