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稻虱防治内容摘要:
1、害症状:褐稻虱成虫和若虫均能为害,多聚集于稻株基部吸取汁液,阻碍水稻的生长,为害严重时,稻丛下部变黑褐色,渐渐全株枯萎。 水稻孕穗期受害后往往不能出穗或成“包颈”的空粒穗;抽穗后被害,则影响谷粒饱满度,千粒重下降,造成严重的减产。 在取食期间,褐稻虱易使稻株发生煤烟病。 此外褐稻虱还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长翅型体长 45 毫米,黄褐、黑褐色,有油状光泽,颜面部有 3 条凸起的纵脊,中脊不间断,雌虫腹部较长,末端呈圆锥形,雄虫腹部较短而瘦,末端近似喇叭筒状。 短翅型成虫翅短,余均似长翅型。 卵产于稻株叶鞘组织中,卵帽外露,23 粒至 20 粒为一卵块;卵块中卵粒前端单行排列 2、,后端挤成双行,卵粒细长,微弯曲,若虫有 5 个龄期,形均似成虫。 l 龄灰白色,2 龄淡黄褐色,无翅芽,后胸后缘平直,腹背面中央均有一淡色粗“T”形斑纹;3 龄体褐至黑褐色,翅芽显现,第 3 节背上各出现一对白色蜡粉的三角形斑纹,似 2 条白色横线。 45 龄时体斑纹均似 3 龄,但体形增大,斑纹更明显,与短翅型成虫的区别是短翅型左右翅靠近,翅端圆,翅斑明显,腹背无白色横条纹。 1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创造不利于褐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生物防治:褐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褐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应保护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3、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每亩用 58%稻虫杀净,或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30 克,或 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 250 克,加水 5060 千克喷雾。 也可用 80%敌敌畏乳油每亩用 150毫升拌细沙土 20 千克撒施。 专利查询。水稻褐稻虱防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r/min,最高甚至达到了100000r/min以上。 进给运动的速度目前也有大幅提高,可达20m/min,甚至60m/min。 l 非加工时间,如工件搬运、上下料、安装调整、换刀和主轴的升、降速等时间。 由于减少非加工时间是提高加工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复合功能的机床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机种,其核心是在一台机床上要完成车、铣、钻、镗、攻丝、铰孔和扩孔等多种操作工序。 (2)高精度
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
10 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程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中所对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联系生产实际,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训练时间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1、状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症状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初现蜡白色,后变成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 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 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 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 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出现症状,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