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特点内容摘要:
1、稻机插秧特点1、机械性能更佳。 六十年代的插秧机是针对洗根秧苗的特点研制的,机插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影响了栽插的均匀度,勾秧率、伤秧率高,栽插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水稻生产的要求。 现在推广的 扶式插秧机,速插秧机,都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优化设计,开发生产出来的,具有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稳定性,作业性能、作业质量和作业速度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现代农艺要求。 2、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 过去的机插秧,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操作繁琐,始终未能摆脱手工插秧的技术模式。 现在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在总结吸收国外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塑料软盘育秧,中小苗带 2、土移栽,秧本比达 1:100,大量节省了秧田。 育秧所用秧盘为平底,播种量、播种深度易于掌握,育秧更为安全。 机插秧播种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大大降低,更加适应于将来商品化育秧、产业化经营。 目前配套推广的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操作简便、播种均匀、秧苗质量好、作业效率极高,已成为机插秧推广强有效的助推动力。 3、技术指标易于定量控制。 新型插秧机对基本苗、栽插深度等技术指标可以量化调节,真正实现了扩行降苗浅栽。 如 秧机,每幅 120定为4 行,行距为 30距可调节为 2、穴。 通过调节横向、纵向送秧机构,每穴苗数调整在 3,从而把每亩基本苗控制在 5。 生产上一直难以控制的基本苗得以大幅度下降,真正实现了“小群 3、体、壮个体”,为实现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的插秧机还配备了液压仿形装置,可以随大田表面上下起伏,不断调整机体状态,保持机体平衡和栽插深度一致,极大地提高了栽插质量。 加之秧苗带土栽插,植伤小,缓苗期较短,发苗早,发苗快。 4、节本增收显著。 新型机插秧秧本比为 1:100,是抛秧(1:30)的三分之一,是常规手栽秧(1:6五分之一,大大节省了秧池,相应节省了灌溉用水。 每亩基本苗降至 5,用种量下降三分之一。 秧盘、营养土、地膜都减少了一半,用工也相应减少。 据初步估算,机插秧较抛秧每亩节本增收 50 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5、适应于劳动力的转移。 新型机插秧节工、节本、节省秧池,配套以 4、自动育秧流水线,非常适宜于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育秧,适宜于产业化经营。 目前,机插秧专业户从育秧到机插秧,每亩大田收费 60。 而一家一户的育秧抛栽,农户在种子、秧盘、营养土、肥料、农药、水等物资和育秧、抛栽方面的成本费用,每亩总在 150以上。 农户节约了成本费用,节省了秧池,腾出了时间、精力。 水稻机插秧推广将商品化育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真正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 6、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独生子女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 随着土地流转机制的不断完善,一家一户的农村联产承包将渐渐变成少数农机大户承包经营,工厂化、专业化、集约化育秧,大规模机械化插秧将成为水稻生产的必然,再一次推动水稻栽培方式的革命。 专利查询。水稻机插秧特点
相关推荐
................................................... 37 第六章 工程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培训 ...................................... 38 6. 1 工程质量保证流程 .....................................................................
1、要包括床土准备、苗床准备、种子准备等。 采用该技术可以减轻人们田间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稳产,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育秧方式机械化插秧育秧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 3 种。 这些育秧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 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杂。 2育秧前期准备21 床土准备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
8 次,左移 7 次。 花型 3:置入 11000000 右移 8 次,左移 7 次。 花型 4: 置入 00100000 右移 8 次,左移 7 次 图 4 计数 图 6 显示控制 图 5 74LS161 时序图 7 ............. 花型 82 : 置入 11111111 右移 8 次,左移 7 次 移存器输出状态编码表 状态 花形 1 花形 1 … 花形 256 置数
基施复合肥为使用壮秧营养剂,改原先的药剂浸种,加温催芽为活水浸种、自然催芽,更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 在秧田培肥过程中,一般农户很难掌握培肥技术,往往造成肥害伤苗。 改用壮秧营养剂后,每 秧田用经过分解的粉末状壮秧营养剂 1 袋,在落谷前 3 天或者在落谷当天直接施用,混入秧床 1 厘米厚的表土层内。 这样,秧苗根系易吸收养分,秧苗期不发病,不黄秧,死苗少。 在浸种催芽技术上,浸种前应晒种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