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灰飞虱暴发原因分析内容摘要:
1、稻灰飞虱自 1999 年在我县局部稻区发生为害,近年来虫量逐年增加,其传毒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亦逐年加大,病情逐年加重。 2004 年灰飞虱大暴发,虫量超历史。 据调查,5 月 18 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 头;6月 115 日秧田灰飞虱系统田虫量维持在 1020 万头,最高峰日达 40 万头;6 月 2230 日大田灰飞虱系统田百穴虫量 60380 头,虫量是 2003 年相应同期的 2050 倍。 2004 年我县水稻灰飞虱大暴发原因有:一、虫源基数由于 2003 年水稻初期病虫总体战主攻对象为 4 代稻纵卷叶螟,用药 3 次,又因4 代稻飞虱发生轻,仅在中间一次(9/13)要求用吡虫啉 2、药剂。 因此灰飞虱在 9 月中旬自然繁殖时没有药剂压力,导致田间飞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 2003年 9 月 25 日调查,稻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 头,是 2002 年同期的 19992001 年同期的。 2004 年 4 月 11 日调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 9360 头,是 2003 年同期 ,是 19992002。 2004 年 5 月 18 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 头,是2003 年同期的 ,是 19992002 年的。 灰飞虱冬前基数和麦田越冬代及一代若虫量高,为 2004 年水稻灰飞虱大暴发提供了充足的虫源。 二、气候条件据本县气象资料,2003 年 12 月至 2004 年 2 月平均气 3、温 ,比 2002 年 12 月至 2003 年 2 月平均气温 5以下极端低温很少出现,对灰飞虱成活十分有利。 2004 年灰飞虱越冬死亡率 比 2003年 百分点。 2004 年 35 月降水量为 日数 23 天,2003 年同期降水量为 日数 45 天,2004 年的雨量、雨日分别比上年少 2 天,比常年少。 气候条件有利灰飞虱的繁殖危害。 三、种植制度有利2003 年我县稻套麦面积占种植面积的 95%以上,稻套麦使灰飞虱的食物链得以顺利延续,加上水稻收割时留下的高稻茬,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越冬,提高了灰飞虱的越冬基数。 再加上高感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武育粳 3 号、武运粳 7号等为我县的当家品种 4、,利于灰飞虱的取食为害。 据 6 月 3 日调查,两品种的百穴虫量平均为 ,而抗条纹叶枯病害的盐粳 8 号为。 我县水秧田占总秧田面积的 45%以上。 6 月 8 日调查,同一品种水秧百穴虫量为180 头,旱秧为 ,为灰飞虱暴发提供了又一有利条件。 四、生态环境恶化2004 年我县沿荡地区灰飞虱虫量和条纹叶枯病为全县重灾区,6 月 10 日在该地区调查 20 块旱秧田,正常用药 3 次,其亩虫量仍达 40 多万头,同期河南片虫量仅为 8 万头左右。 6 月 29 日仍在同地区调查,沿荡地区调查 20 块大田,病穴率平均 ,病株率平均 ,河南片 20 块田,病穴率平均 ,前者病穴率、病株率分别是后者的 、县各稻区虫量和病情均超历史,而沿荡稻区更重。 气湿度大、芦苇和杂草丛生,十分有利于灰飞虱栖息和繁衍,在芦苇和杂草上的灰飞虱与麦田灰飞虱一起迁入水稻秧池和大田,造成沿荡地区水稻灰飞虱虫量高,条纹叶枯病病情重。 专利查询。水稻灰飞虱暴发原因分析
相关推荐
检查 GOOSE 报文的发送帧数和时间间隔。 GOOSE事件报文应连续发送 5帧,发送间隔应为 T TT T3; T1 应不大于 2ms, GOOSE 心跳时间 T0宜为 15s。 检查 GOOSE 存活时间,应为当前 2 倍GOOSE 报 文 间 隔 时 间。 检 查 GOOSE 的STNUM,SQNUM。 检查点对点通信接口和网络通信接口的内容,点对
历史庭审资源,也可以进行复合条件查询。 统计分析模块 可以根据全省法院指定时间段内统计全省各个法院智能法庭开庭数据,统计单个法院的所有法庭的开庭数据,根据案件类型统计全省法院或单个法院的已开庭案件统计数据,并可将统计的数 据生成饼图、柱图、曲线图表,根据实际需要可将数据导出到 Excel 至本地。 系统设置模块 实现平台基本数据参数的设置,包含内容及形式由平台总体功能的顺利实现为依据。
电缆夹,使用说明书,保证书 其他性能 驱动方式: TFT(薄膜晶体管 )有源矩阵驱动方式; 信号频道: VHF/UHF:C1C12, C13C57; CATV: Z1Z7, Z8Z16, Z17Z38 参考价格 :¥ 数字影院系统设计方案 8 1 台 音响设备市场调研 : 我们通过在淮安市场上一天半的的调研了解到淮安市场的音响设备主要有这几种,音源、功放、音箱 …… 其他设备其中具体包括有
1、获成熟”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每年的 710 月是水稻收获季节,全国的水稻收获从南至北逐步展开,水稻生产的机械化问题曾经是困扰农机人的一大难题。 不过经过广大农机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特别是经过九五、十五的跨越性发展,我国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以长江流域为中心,从东向西呈梯度,出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态势。 机插秧在探索中成为主流水稻生产不但用工多
1、035 天,叶龄 3,根数 910 条,根长 4 厘米以上,盘根好,茎粗 米以上;第 1 叶鞘长 米,第二叶鞘长 45 厘米;第 1 叶长 1米,第 2 叶长 46 厘米;百株地上部干重 3 克以上;外观叶色浅绿,苗茎扁宽、叶挺、有弹性。 苗高 1215 厘米。 5%以上,发芽势 85%以上,发芽率 95%以上,含水量 15%以下。 在选种前晒种 23 天可提高发芽率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