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灰飞虱暴发原因分析内容摘要:

1、稻灰飞虱自 1999 年在我县局部稻区发生为害,近年来虫量逐年增加,其传毒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亦逐年加大,病情逐年加重。 2004 年灰飞虱大暴发,虫量超历史。 据调查,5 月 18 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 头;6月 115 日秧田灰飞虱系统田虫量维持在 1020 万头,最高峰日达 40 万头;6 月 2230 日大田灰飞虱系统田百穴虫量 60380 头,虫量是 2003 年相应同期的 2050 倍。 2004 年我县水稻灰飞虱大暴发原因有:一、虫源基数由于 2003 年水稻初期病虫总体战主攻对象为 4 代稻纵卷叶螟,用药 3 次,又因4 代稻飞虱发生轻,仅在中间一次(9/13)要求用吡虫啉 2、药剂。 因此灰飞虱在 9 月中旬自然繁殖时没有药剂压力,导致田间飞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 2003年 9 月 25 日调查,稻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 头,是 2002 年同期的 19992001 年同期的。 2004 年 4 月 11 日调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 9360 头,是 2003 年同期 ,是 19992002。 2004 年 5 月 18 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 头,是2003 年同期的 ,是 19992002 年的。 灰飞虱冬前基数和麦田越冬代及一代若虫量高,为 2004 年水稻灰飞虱大暴发提供了充足的虫源。 二、气候条件据本县气象资料,2003 年 12 月至 2004 年 2 月平均气 3、温 ,比 2002 年 12 月至 2003 年 2 月平均气温 5以下极端低温很少出现,对灰飞虱成活十分有利。 2004 年灰飞虱越冬死亡率 比 2003年 百分点。 2004 年 35 月降水量为 日数 23 天,2003 年同期降水量为 日数 45 天,2004 年的雨量、雨日分别比上年少 2 天,比常年少。 气候条件有利灰飞虱的繁殖危害。 三、种植制度有利2003 年我县稻套麦面积占种植面积的 95%以上,稻套麦使灰飞虱的食物链得以顺利延续,加上水稻收割时留下的高稻茬,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越冬,提高了灰飞虱的越冬基数。 再加上高感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武育粳 3 号、武运粳 7号等为我县的当家品种 4、,利于灰飞虱的取食为害。 据 6 月 3 日调查,两品种的百穴虫量平均为 ,而抗条纹叶枯病害的盐粳 8 号为。 我县水秧田占总秧田面积的 45%以上。 6 月 8 日调查,同一品种水秧百穴虫量为180 头,旱秧为 ,为灰飞虱暴发提供了又一有利条件。 四、生态环境恶化2004 年我县沿荡地区灰飞虱虫量和条纹叶枯病为全县重灾区,6 月 10 日在该地区调查 20 块旱秧田,正常用药 3 次,其亩虫量仍达 40 多万头,同期河南片虫量仅为 8 万头左右。 6 月 29 日仍在同地区调查,沿荡地区调查 20 块大田,病穴率平均 ,病株率平均 ,河南片 20 块田,病穴率平均 ,前者病穴率、病株率分别是后者的 、县各稻区虫量和病情均超历史,而沿荡稻区更重。 气湿度大、芦苇和杂草丛生,十分有利于灰飞虱栖息和繁衍,在芦苇和杂草上的灰飞虱与麦田灰飞虱一起迁入水稻秧池和大田,造成沿荡地区水稻灰飞虱虫量高,条纹叶枯病病情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