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内容摘要:
1、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其中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硬盘育秧、软盘育秧、双膜切块育秧三种育秧方式,只是育秧材料不同而已,目的都是围绕适合机械栽插,培育合格的壮秧健苗。 我省的育秧技术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规格播种硬、软盘育秧的铺土、洒水、播种、盖土四道工序,采用机械播种流水线一次性完成。 营养土要求播前培肥熟化过筛,粒径不得大于 5 毫米,铺土厚度2022 毫米;洒水量使盘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播种密度每盘播破胸吐白芽芽谷 150 克左右;盖土厚度 35 毫米,以看不见芽谷为宜。 双膜育秧是在播前秧板面平铺一层打孔地膜,孔径 23 毫米, 2、孔距 3030 毫米,播种工序采用人工进行,方法同于盘式秧。 二、立苗绿化盘式秧播后进行叠盘立苗,当苗高达 810 毫米时铺放秧板补水绿化;双膜播后进行封膜、盖草立苗,当苗高达 1015 毫米时揭膜补水练苗。 三、秧田管理严格把握水分:一叶一心期前湿润管理,缺水补水,促使秧苗发根,二叶期后实行浅水间歇灌溉,栽前 23 天灌半沟水蹲田练苗;及时追好断奶肥;一叶一心期每亩秧池田用尿素 56 公斤兑水 600 公斤于傍晚洒施或灌浅层撒施。 四、搞好秧田期病虫防治秧田期病虫主要有螟虫、蓟马、叶瘟等。 秧田期应密切注意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 五、适时移秧掌握秧龄在 1820 天,叶龄 ,苗高 1518行适期移栽。 盘式秧直接起盘,双膜秧采用切刀将秧苗切成宽 8 5860秧块后机插。 专利查询。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相关推荐
1、水稻生产中,科学合理施用钾肥,对培育健壮禾苗,提高抗病、抗虫、抗倒伏能力、促进高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据测,每生产 500 公斤稻谷,约需吸取15 公斤氯化钾。 现将水稻钾肥施用的几个关键环节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秧苗期适施钾肥。 亩用氯化钾 34 公斤加适量氮磷肥混合湿润营养土 300400公斤沤制 57 天后,作为秧苗基肥施用。 、晚稻在 4期亩用氯化钾 4 公斤加尿素 4
白叶枯病黄叶。 由下向上蔓延,病叶发黄至枯白色。 受害后先在叶尖或叶边缘出现暗绿色斑点,后变成黄色长条开病斑,病部与健部分明显,象波纹形。 后期在叶面上有小圆球菌胶。 剪下叶片,用两块玻璃夹着,滴上清水,有烟雾状菌体涌出。 2黄矮病黄叶。 先从顶叶及其下 1叶发病,向上、下扩展,后逐渐发展到全叶发黄,或变成斑驳花叶,植株矮缩节间短,禾叶下垂平展,黑根多,新根少,往往纵卷黄枯死亡。 3生理早衰黄叶
1、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增收的特点。 据调查,一般田块增产 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个别农户效益不好,没有充分发挥该项目技术的增产、增收潜力。 其原因如下:(1)育秧不规范:一是床土准备不充分,质量不达标。 部分群众直到落谷前匆忙选用沟旁路边或大田表土作床,以至床土瘠薄,肥力水平较低,粗细不匀,草籽较多,造成苗床的杂草、杂质
..................... 160 项目组织 ............................................................................................... 160 项目组织机构建设 ...........................................................
1、稻耗水厉害,如今也能节水。 科技人员创新的“水稻节水增效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在全国 19 个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后收效巨大。 8 月中旬,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第 3 次全国水稻节水增效技术开发应用协作会上有数据显示,运用这一技术平均亩产水稻 500 公斤,每亩比常规淹水栽培增40 公斤,节水 100 立方米以上,增收节支 40 元。 19 个省、市、区科技厅、农业厅和有关高校的领导
1、国水稻生产中的水田耕整地方式一直采用传统的犁耕或旋耕机进行水田耕翻,而后灌水泡田、水耙田、耢平、沉淀等田间耕作制度,存在着费用高、耗水多且浪费严重,耕整地周期长、秸秆还田量少、耕层结构紊乱等问题。 同时土壤易沉实板结,耕层水分饱和,空气被排除,呈还原状态,当秋季排水落干后充满空气时,又呈氧化状态。 这样反复循环形成一种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使稻田在物质的转化与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