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增产配套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粒结构好、保水、保肥、有机质含量高、含盐碱少、无杂草种子的床土、菜园土或多年熟化旱地土为宜。 通过采土、碎土、过筛等程序,应在秋天或早春运至育秧地点备用。 经粉碎、过筛处理的床土 100 千克,与床土调节剂 4 千克充分拌匀混合。 覆土不需拌床土调节剂。 8 天,苗高 15 厘米,叶龄 3 叶 1 心;白根 1214 条;秆扁粗,密度2;叶片短、宽、上挺,有弹性;苗高、叶龄整齐一致;无病虫、杂草。 育期、秧龄、播期互相对口。 带病菌、虫卵和杂草。 晴天在水泥地面上晒种12 天,防止机械混杂。 选种一般分两次进行,第 1 次风选或筛选。 第 2 次比重选,用盐水或黄土选种,比重 1种子倒入选种液中搅拌,捞出上浮 2、秕粒和杂质,将饱满种子用清水冼净,用使百克或 402 生物杀菌剂 3000 倍液浸种 45 天,可防止恶苗病的发生。 种子消毒后,不清洗直接催芽,当种子吸水量达到本身种子重的 30%时即可催芽,堆放种子温度应保持 2832,经常检查,并翻动洒清水。 当 70%种子长出 毫米长的芽时揭去盖膜,将种子摊开,手握不粘手时即可播种,严防暴晒或长期堆放。 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盐碱轻、8、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排灌方便的秧田,一般选择菜园地或多年熟化的早田。 施肥整地秧田头年进行秋翻,每 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 23 吨、磷酸二铵 25千克,旋耕 1 次或人工浅翻 2 次,使肥料与 10 厘米土层充分混合,根据 3、育秧面积做床。 秧床规格没有钢架大棚可采用中、小棚育秧,中棚高 ,宽 35 米,内设一沟两床或一床;小棚高 40 厘米,两侧不低于 20 厘米,宽 内设一床。 20 克。 采用早育秧,每 667 平方米本田需 35 盘旱育秧。 播种程序:整平床面衬软垫口装配制好的床土播种覆土、灌水盖膜压膜。 播种后用小木板轻压种子一遍,使种子二面入土。 覆土厚度 厘米,均匀一致,小水浸透床土。 盖膜后用绳子固定好棚膜,防止大风揭膜。 在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 68时开始播种,米泉及周边地区一般在 4 月上、中旬为适宜播种期。 育秧面积为每 667 平方米本田需要 7 平方米秧田。 每 667 平方米本田用种 5 千克、床土调节剂 5 4、 千克。 床土按每盘 4 千克计算。 另外准备架设育秧棚架、农膜、压膜绳、竹片等。 旱田、旱育带土移栽可节省床土和软垫。 内温度控制在 2532,当温度达到 35时小通风。 严格控制灌水,最好在早晨小水漫灌,一次浇透。 秧苗长到 2 叶 1 心时 34 天浇 1 次水。 在秧苗见绿后小通风,棚内温度保持在 2528,超过 28时加大通风口,做到日出前揭膜通风,日落前 23 小时盖膜,阴雨天晚揭膜,寒冷低温注意防寒,2叶 1 心后要延长通风时间,使棚内温度逐渐接近外界温度,夜间外界气温不低于 12时,可昼夜不盖膜。 用壮苗安或移栽灵防治病害。 二、旋耕、旱整平、旱打埂,尽量缩短泡田时间,做到边放水、边刮地、边插秧 5、。 月上中旬,行距 30 厘米,株距 13 厘米,667 平方米保留 穴,每穴 67 株,留基本苗 株,插秧深度 23 厘米,要求行直、无空穴、不漂秧。 起秧要协调,做到边起秧,边插秧,不插隔夜秧,起秧时要求秧床不缺水。 有条件可用营养土育苗抛秧。 三、本田管理水稻节水栽培法提倡重视施底肥,底肥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 45%65%,比常规施肥增加 15%25%,施肥后结合旋耕地,整平后全程施肥。 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 吨、磷酸二铵 2025 千克。 移栽后 7 天进行第 1 次追肥,每 667 平方米施标准氮肥 35 千克,隔 1015天看苗施肥,667 平方米施标准氮肥 57 千克;在水稻幼穗分化及 6、减数分蘖前期施标准氮肥 35 千克。 采取以水带肥办法,即追肥前 12 天将稻田水排干或自然落干,将化肥均匀撒施后缓缓灌水,使田面化肥随水下渗而带入土壤深层,有利根系吸收。 四、干交替间歇灌溉。 浅水层深度不超过 35 厘米;湿保持土壤耕层饱和状态,即田间持水量 100%;干地面见白。 、干交替适当为主。 即后水不见前水;分蘖盛期至穗形成前,浅、湿、干交替,适当落干,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每灌一次水自然落干后,当地面细裂缝后再灌水,一般每隔 46 天灌 1 次水。 晒田在水稻叶色浓绿、叶片下垂、分蘖数已达到计划指数的前提下进行,叶色变淡,叶片坚直,分蘖停滞时小水浸润。 后期水稻近于封行,在满足穗形对水分的要求前提下,根据降雨情况适当掌握灌水时间,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每隔 57 天灌 1次水。 到水稻成熟前,保持田间干干湿湿管理。 水稻水分指标要求:根系密集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 80%为度,水稻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籽粒饱满,收获前 7 天断水为宜。 五、理密植。 子菜、三棱草、牛毛草等。 目前主要用的除草药剂有:丁草胺、得时、禾大壮、草克星等。 人工拔除田间少量化除难以死亡的大草。 六、收获在水稻青秆黄熟时及时收割,防止抛撒浪费,做到颗粒入仓。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