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枯病是水稻苗期最主要的一种病害。 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 近几年,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 1、症状及发病时期立枯病主要有幼苗腐死,立针基腐,卷叶黄枯和打绺青枯四种症状。 从出苗到插秧的整个育秧阶段均可发生,但离乳期发病最重。 病苗叶无露珠,心叶或上叶片打绺,根少暗黄色无新根,茎基部逐渐黄枯,软化至腐烂,苗提取时与种子分离。 2、防治技术(1)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 (2)提倡稀插旱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 2530尽量少浇水,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 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 (3)床土处理。 用水稻苗床壮秧剂,加过筛细土经充分混拌均匀后均匀撒施在翻耙整平的苗床上。 即做到调酸、施肥、防病培育壮秧的功能。 (4)药剂防治。 用立枯清在水稻播种前进行苗床混土,先将药粉加入少量细沙制成母土,再逐级混入所需营养土中,每平方米用药 拌匀铺平即可。 在秧苗发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药 1,对水均匀喷在苗床上。 专利查询。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教育局纪检监察20xx工作总结
分解、细化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各基层党支部成立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廉政文化活动。 教育局党委年初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出台了《襄垣县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将党风廉政责任进行了全面分解细化,确定落实部门,确定各项任务的直接责任人,教育局年初与各校签定 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明确了谁主管
水稻惊纹粒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米工艺上称爆腰,是稻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碎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研究证实:惊纹粒率大于 60%,碎米率就将超过 50%。 1999年,惊纹粒所占比率的高低已经作为国家粮库收购水稻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惊纹粒已严重影响稻米的商品性和经济性,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效益。 惊纹粒的形成原因惊纹粒形成的原因除了与本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品种在后期灌浆程度等好坏,收获期早晚和稻谷入库前的晾晒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早春育秧期间,常常发生因低温阴雨发生烂秧。 烂秧不仅损失稻种,还引起缺秧,贻误农时,严重影响早造生产。 烂秧与育秧期间长期低温阴雨有关,低温阴雨时间长,烂秧就严重;反之则轻。 烂秧分烂种、烂芽和死苗三种类型,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一、烂种烂种是种子未发芽,插入秧田后就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秧形式。 造成烂秧的原因除种子已丧失生活力外,往往是由于秧田太烂或太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