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的结晶,是水稻耕作技术的一个新突破,具有轻型便捷、省工、省力、节约耕地用工成本,争取有效季节、增产、增效等特点。 为此,省农业厅将该技术列为重点推广示范项目在我县实施。 自 2003 年实施该项目以来,我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20032005 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万亩,平均亩产 斤,比普通翻耕抛秧亩增 斤,亩节支 ,累计新增稻谷 公斤,新增纯收益 元,总节支额 元,总经济效益 元,投入产出比为 1农民增产增收作出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现就该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主要技术措施(1)正确选择适宜田块。 免耕抛秧宜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 2、厚、杂草较少、保水保肥的稻田进行,如低洼田、山坑田、冷浸田等,在免耕化学除草前开好环田沟和十字沟,及时排干田中水。 腊泥田、高砂田、漏水田、易旱田、砂质浅脚田等不宜作免耕抛秧。 (2)大田杂草和稻桩的处理。 前茬是水稻或油菜的,应尽量割低桩蔸,一般不超过 10则水不能淹没桩蔸,而难以腐烂,且抛秧时秧苗易搁在桩蔸上。 在杂草和稻桩的处理上,克无踪是首选的化学除草灭茬药剂,因其具有安全、快捷、高效、耐雨水冲刷和成本低等优点。 早、中稻免耕抛秧田经过一个冬季的闲置(或油菜),杂草茂生,霸根草、水花生、游草等恶性杂草较多,故应在抛秧前 2025 天选用 20%的克无踪,每亩 250 10%的草甘磷 700 40 3、%农达 100水 5060行灭生除草;晚稻免抛田由于杂草少,主要是稻桩的催腐和防次生,所以晚稻抛秧前 23 天亩用 20%克元踪 250碳酸氢铵或氯化钾 2水 4050匀喷洒在稻桩上。 早中稻喷药后 710 天,晚稻喷药后次日灌深水浸田,水深以淹没杂草和稻桩为度,浸田时施过磷酸钙、碳酸氢铵或复合肥作基肥,可加速杂草和稻桩的腐烂。 早稻浸泡时间可长些,一般 15 天左右,晚稻浸泡 12 天,使水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即可抛秧。 (3)选择和搭配好水稻品种(组合)。 免耕抛秧秧苗扎根立苗较慢,根系分布较浅,同时分蘖发生较迟,分蘖速度略慢,分蘖数量较少,因此生产上宜选用分蘖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抗逆性强的水稻 4、品种(组合)。 此外还需合理搭配好早、晚稻的生育期,以实现安全齐穗,早稻以 115 天以内、晚稻以 120 天以内生育期的品种(组合)为宜。 (4)培育壮秧,提高抛栽密度。 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栽培,抛后大部分秧苗倒卧在田中,扎根立苗较慢,因而对秧苗素质要求较高。 培育矮化多蘖壮秧,有利于秧苗扎根,较快恢复直立状态,促进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时间,增加有效穗数。 提倡使用 434 孔大孔径秧盘,亩用 65 片,同时适当增加用种量,一般早常种 4,早杂种 2,晚常种 ,晚杂种 ;做到稀播、匀播。 采用壮秧剂育秧,烯效唑浸种或多效唑处理秧苗,起秧前 2天喷施生根剂等措施,提高秧苗素质。 当秧苗叶龄早稻 叶,晚稻3,一 5、般不超 4 叶时于晴天进行抛栽,早稻亩抛 蔸,晚稻亩抛 2蔸。 (5)科学施肥。 应根据免耕抛秧稻田的养分分布特点和禾苗的生育特点对各生育阶段进行科学的追施化肥。 基肥:在抛秧前 23 天施用,5磷酸钙 2025 45%含量的复合肥 810青分蘖期:早稻抛后 710 天,晚稻抛后 57 天追施返青分蘖肥,亩用尿素 10化钾5时拌入 35%丁苄 80100g 均匀撒施。 穗肥:幼穗分化初期,早稻抛后2025 天,晚稻抛后 1820 天,在抓好露晒田,使叶色退绿的同时,于复水前进行追施穗肥,复水后以水带肥,把肥料带入土壤深层,亩施尿素 5化钾 5穗后每 7 天根外追肥 1 次,连追 2 次,每次用磷酸二氢 6、钾 150g 加尿素 500g 兑水 50施。 (6)轻型良法配套应用。 实行勤灌浅灌,一步轻晒、薄露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进行健身栽培,确保免耕栽培稳产高产。 2、注意事项(1)选好田、灭好草。 土壤熟化差,有机质含量低,水源缺乏以及砂质含量高,沉积快的高砂田,杂草稠密,恶性杂草多的田块不宜作免耕抛秧田。 早稻和一晚进行免耕栽培时,应特别做好田间杂草的灭生,必须加入内吸性除草剂除去地下根茎,避免萌生以防争肥抢先。 (2)培育好矮化壮秧。 免耕抛秧扎根立苗时间长,速度慢,抛栽矮化多蘖壮秧可以弥补其缺陷,弱苗、高脚苗抛后不利于立苗,甚至死亡。 另外,可适当缩短秧龄,小苗抛栽有利立苗。 (3)避免在大风或大雨天抛秧。 由于免耕抛秧田表面没有形成一层糊泥,秧苗抛下后蔸部没有泥浆吸附,遇大风秧苗很容易被吹成一堆,若逢大雨易成浮苗。 (4)化肥应多次轻施。 免抛田表土富集养分,化学肥料没有完全被土壤胶粒吸附,肥料易流失,若遇高温还易造成烧苗死苗现象,所以应通过平衡施肥法,全程供应水稻生长。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