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缺磷防治内容摘要:

1、分布于作物体内各个部位,是细胞核蛋白的组成成分。 磷被作物吸收后,移动到生长旺盛的芽、根尖、子粒等部位,促进细胞的增殖。 由于磷在作物体内能够活跃地移动,所以作物体内不同部位的含磷量有很大差异。 磷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进行重要代谢反应的部位。 因此,作物吸收适量的磷,可提高水稻子粒与茎叶的比例,增加产量。 在作物生育初期细胞数量急剧增加,如果此时能够吸收适量的磷,可促进分蘖、伸长及开花结实,使作物强壮,提高抗病能力。 长点的细胞增长受阻,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茎叶狭细,叶片直挺,丛顶齐平,呈簇状,即所谓“一柱香”株型,分蘖少甚至无;叶色变深,呈暗绿色、灰绿色或灰蓝色;老叶出现红褐色不规则斑点,或沿着叶脉出现 2、褐色条斑,形成赤枯症。 还易引起胡麻叶斑病;抽穗、成熟延迟,减产严重。 肥进入土壤后,在酸性条件下,易被铁、铝离子固定;在微碱性和石灰性条件下,易被钙离子固定。 因此它的有效度很低,常使水稻表现缺磷现象。 磷是构成作物体内核酸的主要成分,磷素不足会使细胞分裂减慢或不分裂。 水稻分蘖期是细胞分裂旺盛期,需要大量的磷才能满足分蘖的需要,此时缺磷,就会阻碍分蘖,造成僵苗。 这种缺磷僵苗一般多发生于红壤或黄壤性水田、冷水田、高山水田、还原性强的水田。 红壤和黄壤类土壤本身含全磷量低,速效磷更低。 冷水田、高山水田和还原性强的水田,由于低温及还原条件影响,水稻对磷素吸收代谢功能很弱,所以就表现缺磷。 据报道:水稻根系吸磷 3、的能力在土温为 16时仅为 33时的 在丘陵坡地的红壤或黄壤性水田,由于易受山垅或渗水影响,水温、土温低,更易助长缺磷现象的发生。 晚稻因水温、土温升高,通常不表现缺磷僵苗现象。 )一旦发现缺磷,不论什么生育期,都可以叶面喷施 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亚钙溶液。 (2)合理施用磷肥。 早施、集中施用磷肥。 水稻在生育前期对缺磷比较敏感,吸收的磷占总需磷量的比例也较大,且磷在其体内的再利用率较高,生育前期吸收积累充足的磷,后期一般就不会发生缺磷而导致减产。 因此,磷肥必须早施。 同时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小,而生育前期水稻根系的分布空间有限,不利于对磷的吸收,所以,磷肥要适当集中施用,如蘸根等。 选用适当的磷肥类型 4、。 磷肥类型的选择一般以土壤的酸碱性为基本依据。 在缺磷的酸性土壤上宜选用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含石灰质的磷肥,缺磷十分严重时,生育初期可适当配施过磷酸钙;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宜选用过磷酸钙。 配施有机肥料和石灰。 在酸性土壤上应配施有机肥料和石灰,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磷的转化与释放,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3)抓好田间管理措施。 选种适当的品种。 一是选用耐缺磷的品种;二是对于早稻,易受低温影响而诱发缺磷,可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中、迟熟品种,壮苗移栽。 水稻在秧田期应施足磷肥及其它肥料,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壮秧抗逆能力强,根系发达,有利于生育前期对磷的吸收。 水分管理。 对于有地下水渗出的土壤,要因地制宜开挖拦水沟和引水沟,排除冷水浸入,提高土壤温度和磷的有效性,防治缺磷发僵。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