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考研重点总结内容摘要:

础。 ③ 资本积聚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 4 资本积聚与资本 集中的比较: ① 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大,并且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资本积聚使单个资本增大,增强了资本的竞争力,有利于它在竞争中加快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又使单个资本具有更大的增殖能力,促进资本积累并推动资本积聚。 ② 区别: ⑴ 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则不。 ⑵ 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则很少会 ⑶ 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只能改变资本的结构和质量。 ⑷ 资本集中扩大资 本规模的速度比资本积聚快。 四 谈谈资本经营的特点和主要的资本经营方式。 (重点。 ) 1 资本经营的定义: 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 2 资本经营的特点: ① 内容和对象的特点。 资本经营一般不注重资本的物质内容,而主要着眼于价值化、证券化的资本。 ② 经营方式的特点。 资本经营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本的结构调整、资本置换、资本交易、资本扩张与收缩等方式来优化资本。 ③ 市场的特点。 资本经营 除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调整外,主要依托资本市场、产权市场来开展企业并购、股权转让和长期融资,此外也涉及外汇、期货、黄金市场的交易行为。 ④ 资本经营的收益和风险都比较大。 ⑤ 资本经营更多的依赖产权主体的明确、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存在,还要有一批有运筹资本能力的、敢于冒险也善于避险的、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资本经营者。 3 主要的资本经营方式: ① 利用证券市场或其他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资产的收购、出售、购并、托管和租赁等。 包括投资性买进和卖出股权等形式。 ② 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 性交易。 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或通过投机性交易提高公司股票市值。 ③ 对资产存量或增量进行调整,用以改变资本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从而改变投资的规模、方向和结构。 在这点上体现了资本经营与商品、市场的经营的直接结合。 ④ 无形资产的经营。 无形资产的所有者可以通过协议转让、拍卖所有权或使用权,或运用特许经营等方式转让使用权,来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增殖。 ⑤ 风险投资。 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 风险投资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性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 理和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 五 试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也可能出。 ) 1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2020年考过,不用看了。 ) 2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研究资本周转的重点在于资本的周转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有: ① 资本的周转时间。 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n = U/u。 其中 n代表资本周转次数, U表示年, u表示一定资本量周转一次的时间。 ② 生产资本 的构成。 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 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本的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快。 ③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重点是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公式为: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预付资本总量 第五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一 解释下列概念: 1 商业信用 ① 是指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直接为生产服务。 ② 以这种方 式买卖商品,在商品转手时,买方不立即支付现金,而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后再支付。 这样,双方形成了一种债务关系,卖方是债权人,买方是债务人。 卖方所提供的商业信用相当于把一笔资本贷给对方,因而买方要支付利息。 赊销的商品价格一般要高于现金买卖的商品价格,其差额就形成了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 ③ 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⑴ 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⑵ 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⑶ 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 通的状况。 2 银行信用 ① 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② 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资本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 ③ 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⑴ 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⑵ 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⑶ 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 规模和范围。 3 国家信用 ① 是指国家借助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② 国家在这种信用关系中处于债务人的地位。 ③ 国家信用在国内的基本形式是国债,它通常以发行公债券和国库券的形式来实现。 ④ 只要政权稳定,国家信用的信用度就是最高的。 4 消费信用 ① 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② 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等。 ③ 赊账是利用结账信用卡,凭信用卡先购后支付。 分期付款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先支付部分 现款,然后根据签订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余下的贷款。 在货款未付清前,商品所有权属于卖者。 分期付款多用于耐用消费品的交易。 如果说赊账和分期付款属于商业信用的范畴,那么发放消费信贷则属于银行信用的范畴。 根据接受贷款对象的不同可以将信贷分成两类:一是买方信贷,银行直接对商品消费者发放贷款;二是卖方信贷,由银行凭分期付款单据作为抵押,对销售商品的企业发放贷款。 消费信贷是推销商品、扩大销路、刺激需求的手段。 5 股份有限公司 是公司股东的责任仅以所认缴的股票面额为限的公司。 这种公司的主要特征是: ① 公司的 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且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出售。 ② 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 ③ 股东个人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相分离,股东凭股票分享公司的收益,但对公司负债只负有限责任,即以股票面值为限。 ④ 公司破产清算时,公司债权人可以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要求,而无权直接向股东起诉,公司以本身的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6 虚拟资本 ① 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② 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 ⑴ 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 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 券、国家债券等。 ⑵ 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 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 ③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则是由股票、外汇交易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虚拟资本的进一步衍生。 7 虚拟经济 ①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 ②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和资本证券化的产物,但各种信用工具和证券化的资本形式并不必然是虚拟经济。 ③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8 泡沫经济 ① 是指虚拟资本及其衍生出的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导致的投资过度的经济现象。 ② 泡沫经济的主要表现有: ⑴ 在利息率偏低的刺激下,企业有高负债投资的冲动。 但高负债的投资若没有回报,不能回流,就会产生泡沫经济。 ( 20世纪 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 ⑵ 股市、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⑶ 2020年初,纳斯达克市场上高科技股价格猛跌所表现的 IT产业泡沫经济。 ③ 泡沫经济的危害是,其发展和破灭会对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 二 商 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定义:(也可以按照上面的名词解释多写一点。 ) ① 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直接为生产服务。 ②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 ① 商业信用的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商业信用工具需要银行信用工具来替代。 ② 银行信用的产生是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的需要。 3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① 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而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② 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 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③ 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在再生产周期的繁荣或高涨阶段,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售的商品 也多;相反,在危机阶段,商业信用也相应陷入萎缩状况。 而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三 论述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 1 虚拟资本的含义: ① 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② 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 ⑴ 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 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国家债券等。 ⑵ 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 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 ③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则是由股票、外汇交易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虚拟资本的 进一步衍生。 2 信用制度对虚拟资本的影响 ——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① 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 ② 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 股票,债券等资本所有权证书,可以获得定期收入并可以在证券市场自由买卖,实现价值增殖,也逐渐被视为可以独立的获取收入,成为具有不同于现实资本存在形式的虚拟资本。 ③ 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 股票,债券的成功发行,从购买者手中获得现实的资本投入生产经营过程都依赖于庞大的信用体系,特别是离不 开银行信用的参与。 3 虚拟资本也对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① 银行资本本身的虚拟化。 随着有价证券独立运动的发展和有价证券高收益的性质,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逐渐同意债务人用有价证券来担保获得贷款。 这使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现金(银行券),二是有价证券。 银行资本的虚拟化不仅表现为发放贷款时作为担保手段吸纳的股票,债券等,还有相当部分是银行作为一项投资直接购入的企业股票和债券。 ② 虚拟资本还导致大量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 金融衍生品指以货币,外汇,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 础衍生出来的,作为买卖对象的金融商品。 如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股票期权等。 这些金融衍生品具有双重的虚拟性:一方面是实物资产价值在传统金融工具上的虚拟,如股票,债券等;另一方面是已虚拟的传统金融工具对金融衍生证券的进一步虚拟。 衍生证券的利润已经和实业投资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源于衍生证券市场上的利润再分配。 四 说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1 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的含义: ① 虚拟资本的含义:如上所述。 ② 实体资本的含义:是与虚拟资本相对应的资本,直接以商品资本,生产资本或货币资本的形式参与生 产和流通过程并发生价值增殖。 2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联系: ① 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要以它所表现的实体资本为基础: ⑴ 实体资本的运动状况决定虚拟资本的运行状况,证券发行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证券投资者的收益。 ⑵ 实体资本运用的规模影响着虚拟资本发行的规模,社会再生产规模决定着证券投资规模。 ⑶ 实体资本的循环周期影响虚拟资本的周期波动。 ② 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⑴ 虚拟资本和现实货币资本都是实体资本循环运动的起点,从而影响实体 资本运用的过程和规模。 ⑵ 虚拟资本的流向影响着实体资本的分配比例和结构。 ⑶ 虚拟资本扩大了实体资本的活动范围。 3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 虚拟资本虽然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但其价格却不是由实体资本的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 这样一来,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动就会与实体资本的价值变动相背离,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 虚拟资本价格运动的特点是: ① 虚拟资本价格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