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最全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 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 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等条件。 34. 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 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 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 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 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 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 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 DNA 以外还有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 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 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 DNA 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 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 DNA 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 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 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 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 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 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 3: 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XY 型,另一种是 ZW 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 义。 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 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 形成群落。 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 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 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高三热点知识 ATP 与线粒体、叶绿 体 ATP( A- P~ P~ P)三磷酸腺苷 ATPADP+Pi+能量 ATP→ Pi+能量 +ADP→ Pi+能量 +AMP→ Pi+能量 +腺苷 ATP→腺苷 +3 Pi+能量 ATP 和遗传密码一样在生物界是同用的 ①能量贮存→②能量释放→③能量转移→④能量利用 ①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某些细菌化能合成作用 ②生物对物质的逐步氧化分解 ③形成 ATP 绿色植物 植物: 1 光能→电能→ ATP(光反应) C6H12O6+6O2+6H2O6CO2+12H2O+38ATP C10Hl6O13N5P3 3 C6H12O6 2C2H5OH+2CO2+2ATP 4 C6H12O6 2C3H6O3+2ATP(极少数植物) 动物: C6H12O6+6O2+6H2 6CO2+12H2O+38ATP(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C6H12O6 2C3H6O3+2ATP (细胞质基质) CP+ADP ATP+C(动物肌肉) ④ ATP 水解释放的化学能供动植物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光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 克隆“克隆”一词是英文“ Clone ”的音译,而后者又是从希腊语“ klon ”衍生 而来,原意是小树枝,引申意为无性繁殖。 克隆时将分化的体细胞,通过激活使其具有继续分裂的能力(体细胞有丝分裂),利用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一个细胞含有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Dolly 羊的培育:芬兰羊♀乳腺细胞核植入→苏格兰羊♀去核的卵细胞→植入另一只苏格兰羊♀子宫内→“ Dolly”(♀,染色体 =2N,性状主要类似芬兰羊)说明细胞核起主要作用 克隆技术的前景:克隆濒危物种 ,克隆器官 ,克隆优质动植物品种 ,给不育的夫妇带来福音。 但也会在伦理方面提出挑战,遗传的隐私权,也可能会被不法之人加以利用。 细胞分裂与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 (体细胞增生 )、减数分裂 (性细胞的产生 )、无丝分裂 (特殊情况下体细胞的增生 ),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后 ,有些细胞继续保持分裂的能力 (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红骨髓细胞等 ),有些细胞暂不分裂 (如肝细胞 ,在需要修复时恢复分裂能力 ),有些细胞不再分裂 (如神经细胞、肌细胞、成熟后的血细胞 )。 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