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薯生产淀粉内容摘要:

1、工艺流程如下:原料选择水洗破碎磨碎过滤兑浆撇缸和坐缸撇浆起粉干燥其生产过程如下:(1)原料选择:由于红薯品种不同,其品质与淀粉含量也不同,即使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其品质也有很大差异。 要选择好加工淀粉的品种,要求淀粉含量高,带病的红薯不仅不适合做淀粉加工原料,而且在贮藏中会传染给别的薯块,易发生腐烂造成损失,因此要把病薯剔除干净。 (2)水洗:将鲜薯倒入缸中加上清水,用人工进行翻洗,洗完后取出,沥去余水。 (3)破碎:沥水后的鲜薯用破碎机打成碎块,块的大小为 2 厘米以下,以利于入磨。 (4)磨碎过滤:这是红薯淀粉生产的主要环节,影响产品质量和淀粉产出率。 将鲜薯碎块送入石磨或金刚砂磨加水磨成薯糊,鲜 2、薯重量与加水量的比例为1:3将薯糊倾入孔径为 60 目的筛子中进行过滤。 (5)兑浆:经过滤得到的淀粉乳放入大缸中,随即按比例加入酸浆和水调整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 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与淀粉和蛋白质的沉淀有密切关系。 若淀粉乳酸度过大,淀粉和蛋白质同时沉淀,使淀粉分离不清。 酸度过小,则蛋白质和淀粉均沉淀不好,呈乳状液,无法分离。 根据生产经验,酸浆最佳 为 缸中淀粉乳浓度为 美度,加入酸浆量为淀粉乳的 2%,加酸浆后淀粉乳的 为 气温高,发酵快,酸浆用量可酌量减少。 (6)撇缸和坐缸:兑浆后约静置 2030 分钟,使沉淀完成,即可进行撇缸。 将上层清泔水及蛋白质、纤维和少量淀粉的混合液取出,留在底层的为淀粉 3、。 在撇缸后的底层淀粉中加水混合,调成淀粉乳,使淀粉再沉淀。 在沉淀过程中起酸浆发酵作用,称坐缸。 坐缸时应控制温度和时间。 坐缸温度为 20 摄氏度左右。 在天冷时必须保温或在加水混时可用热水。 坐缸发酵必须发透,在发酵过程中适当地搅拌,促使发酵完成。 一般坐缸时间为 24 小时,天热可相应缩短一些时间。 发酵完毕,淀粉沉淀。 (7)撇浆过滤:坐缸所生成的酸浆称为二和浆,即酸浆法中主要使用的酸浆。 发酵正常的酸浆有清香味,浆色洁白如牛奶。 若发酵不足或发酵过头的酸浆,色泽和香味均差,供兑浆用时效果不好。 撇浆即是将上层酸浆撇出作为兑浆之用。 撇浆后的淀粉用筛孔为 120 的细筛进行筛分。 筛上物为细渣,可作饲料。 筛下物为淀粉,转入小缸。 淀粉转入小缸后,加水漂洗淀粉,约需放置 24 小时,防止出现发酵现象。 (8)起粉:淀粉在小缸中沉淀后,上层液体为小浆,可与酸浆配合使用,或作为磨碎用水。 撇去小浆后,在淀粉表面留有一层灰白的油粉,系含有蛋白质的不纯淀粉。 油粉可用水从淀粉表面洗去,洗出液可作为培养酸浆的营养物料,底层淀粉用铲子取出,淀粉底部可能有细砂粘附,应将其刷去。 (9)干燥:经过上述流程,获得湿淀粉。 为了便于贮藏和运输必须进行干燥。 一般采用日光晒干或送入烘房烘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