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也称水果玉米或果蔬玉米,从品质上分有甜玉米、超甜玉米、糯玉米等。 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等含量均大大超过普通玉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种植鲜食玉米经济效益显著,产值高出普通玉米 1 倍左右,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鲜食玉米要做到优质高产,应注意以下措施的落实。 1 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连片种植。 地早春播种鲜食玉米,采取秋整地、浇冬水、浅耙压等措施蓄足底墒,夏播鲜食玉米可借墒或造墒播种。 深耕 2025 厘米,细耙达到土壤细碎、土层疏松。 2 种选择要因地制宜,选用适 2、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甜、糯鲜食专用玉米品种,如津糯、津黑糯系列品种、甜单 8 号等犹良品种。 子处理播种前晒种 23 天,用种衣剂或粉锈宁、辛硫磷等拌种,以防止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丝黑穗病等的发生。 离种植为保持品种特性,鲜食玉米要时空隔离种植。 间隔离同期播种的甜玉米要距离 300500 米,以 400 米以上为佳;糯玉米的隔离距离相对较小,以 200 米以上为好。 间隔离不同的鲜食玉米品种要错期播种,播种期间隔 30 天以上。 宜播期根据上市季节,鲜食玉米一般 1 年可种植 2 茬,采取早春地膜覆盖和夏季露地直播连作种植。 早春地膜覆盖一般 3 月上旬3 月中旬播种,6月底7 月初采收。 夏季直播在 7 月 3、中旬,国庆节期间采收。 理密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单位面积穗数和效益统一的关键。 精细点播,覆土深度不超过 3 厘米为宜,一般每亩留苗 35004000 株。 早春地膜覆盖播种宜采取大小行种植,行比为 1314,大行距 1,每大行种植 34 行玉米。 夏播种植一般为等行距播种,行距 距。 3 苗播种后 1020 天,幼苗出土至 2 叶 1 心,用竹签在幼苗上方将膜划1 厘米的口子,放苗出膜,然后用细土将破口封严。 苗发现缺苗,及时用同龄苗补栽。 34 叶期间苗,56 叶期定苗,去掉弱小苗,每穴留 1 株健壮苗。 膜培土大喇叭口期至抽雄穗前,把地膜全部揭掉。 揭膜后进行培土,在玉米茎基部培土 10 厘米,促进气 4、生根生长,预防倒伏。 枝 68 叶期发现分蘖及时去除。 结穗后去掉多余的果穗,一般每株保留 1 个果穗。 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调整玉米的营养状况,使玉米的营养品质明显增加,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实现优质高效。 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和不同品种需肥特性进行配方施肥,在高氮肥的条件下,配合施用磷、钾肥,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 20002500 千克,尿素 2025 千克,磷酸二铵1013 千克,硫酸钾 5 千克。 底肥尽可能 1 次施足,以节省劳力和时间。 肥整个生育期宜促不宜控。 玉米幼苗 45 叶期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57 千克,力争壮苗早发。 大喇叭口时期,要重施拔节孕穗肥,每亩施尿素 15千克。 每次 5、追肥后可随即浇水中耕,以提高肥效。 旱排涝春播要注意排涝,秋播要抓好抗旱。 苗期最耐旱怕涝;抽雄前后1 个月是需水高峰,遇旱要及时浇水。 多雨季节,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除。 时采收采收及时是保持鲜食玉米品质和风味的关键。 采收以花丝变黑为标志,糯玉米一般在授粉后 25 天左右采收,甜玉米一般采收时间相对集中,以授粉后 2025 天采收为佳。 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为保证食品安全性,采取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农药,采收期前 10 天禁止施用农药。 业防治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及时移出田外,可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 诱杀成虫 6、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 剂防治药剂防治仍是目前消灭地老虎的重要措施。 播种时用 50%辛硫磷乳剂 克加水 3050 升拌种;或用 50%甲胺磷乳剂每亩 克,加细土40 千克混匀施用;或将 克 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清水 5 升左右,喷在炒香的油渣或棉籽皮上搅拌均匀,每亩用毒饵 45 千克,于傍晚撒施,对 4龄以上幼虫诱杀效果较好。 业防治播种前,清除地块上的作物秸秆和杂草,消灭越冬幼虫和寄主。 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采用高压汞灯或频振杀虫灯诱杀螟蛾,是一种有明显防效且无公害的重要措施。 物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要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玉米螟。 人工繁殖和释放赤眼蜂可消灭田间大部分螟卵。 此外,在玉米螟幼虫发生期可以大量使用白僵菌等菌类制剂也有很好的效果。 剂防治玉米植株生长到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用 粒剂丢入喇叭口内或用 剂对准喇叭口喷雾,间隔 7 天施用 1 次,连续施用 23 次;或用 45%辛硫磷颗粒剂 34 千克/亩,每株 2 克撒在心叶中。 业防治实行 3 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传病的危害。 另外,深翻土壤可减轻病害。 在田间发现丝黑穗病株,立即拔除,带出田外销毁。 剂防治用 25%的粉锈宁,按 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 90%左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