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段木栽培的秋菇管理内容摘要:
1、过假困山和困山阶段,段木的内部菌丝已充分蔓延,这时的段木改称为菇木。 判断段木是否已发育成成熟的菇木,是相当关键的一环。 菇木成熟的特征是:段木渐腐解,变松软,变轻,吸水增重 20%以上;树皮不光滑,如显出小疙瘩,有米粒大小白点是香菇原基形成的雏型。 如小疙瘩不明显,可以用手触摸判断,如手指压之感觉柔软有弹性;叩击菇木,音低沉,不清脆,说明菇木已成熟。 菇木成熟度判断并非易事,需长期实践才能掌握。 成熟的菇木将搬入菇场进行出菇管理。 (1)栽培场所选择目前香菇栽培场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栽培场直接选在遮阳度达 70%以上的针、阔叶林内,以东、南或东南坡半山腰较平坦坡地(向阳坡,昼夜温差大,有利变温出菇), 2、靠近水源并有一定落差(以便喷灌抗旱),排水良好和通风的场所作为菇场。 清除菇场内的小灌木、杂草,并在山风口设立挡风墙,清除山蚁窝,以防蚂蚁蛀食菇木。 另一种是人工搭建的荫棚,模仿森林环境,把菇木置于荫棚内。 (2)倒木将菇木从困山场所小心搬入栽培场,注意切忌弄伤树皮。 经过数月困山管理,菇木大量失水,为补充菇木水分,搬入菇场后,将菇木倒地并让其充分吸湿,并注意翻动。 当年种植的软质树种和小口径菇木成熟度较高时,可集中倒地连续洒水一星期,并翻动,使之吸湿均匀,为子实体原基的形成蓄积足够的水分。 硬质树种,大、中口径,当年种植成熟度差的菇木,翻堆后继续就地进行困山或将菇木倒地,任凭雨雪淋压,并靠地温保温过冬, 3、防止失水,来年再进入春季管理。 (3)浸水对于失水过多的菇木,必须采用浸水方法使菇木吸足水分,为香菇发育提供足够的水分。 同时给菇木温差刺激(水温与气温差)、干湿度差刺激,诱导香菇原基爆出。 通过控制浸水时间长短来淹死一些衰弱原基,以而达到“疏果”目的,以利培育优质菇。 适合浸水的菇木必须是成熟的或前批采摘后的菇木,后者必须经“休养生息”。 浸水设施有地下、半地下式和移动式水槽。 浸水时间长短与菇木成熟度(腐朽)、气温和水温的温差、树种、栽培菌株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与前二者关系更为密切。 当年栽培的小口径薄皮树种成熟的菇木浸水 36 小时、次年浸水 24 小时、第三年为 12 小时,这主要是随着腐朽度增加, 4、菇木变得更易吸湿的缘故。 大口径厚皮成熟菇木的浸水时间相应拉长12 小时。 水温和菇木内温差大,菇木吸水快;两者温差小,菇木吸水慢。 浸水时,还要考虑欲浸水菇木所栽培的品种,高温品种浸水后,置于中温下仍不出菇,这主要是不能满足高温品种分化所需要的温度。 浸水后捞出,以“井”字形或其他方式堆放,堆放的方式可视场地干湿度而定,并让其沥水。 根据品种、菇木吸水程度、气象条件等用或不用塑料薄膜覆盖(视场地保温湿状况),一般控制在 1518,在 25 天之后就可陆续看到“爆蕾”。 有的初学者求菇心切,当年种植大口径硬质树种,菌丝尚未充分蔓延成菇木,秋冬就采用浸水法,刺激出菇,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仅出一小部分零星小菇。 5、也有人侵水之后将菇木捞出,放在石墩上敲打几下,称之为“惊蕈”,这种做法有时可形成大量的菇蕾,但菇蕾多了,营养供应分散,形成劣菇甚至菇丁,此外,对菇木损伤严重,影响下一批出菇。 (4)起架当爆出的菇蕾有小手指大小时,就可以准备起架。 尚未起架之前,必须在山风口设立“围屏”,以提高出菇场所湿度。 在栽培场内打下一对木桩,杆”(以防止起架后菇木滑动),将菇木人字形(合掌型)交叉排列在“横杆”上。 根据栽培场所的遮阳度、坡度大小、土质持水力强弱来决定菇木在横杆上的倾斜度,保湿较好的场所可放陡一点,反之,放斜一点。 湿度低者,应使菇木接近地面,以保持菇木中的水分,使之能顺利出菇。 此外,菇木之间要留有间隔,每平方米 6、可排放 1016 根;架与架之间留有一定的走道,以便进出采菇。 (5)起架后管理秋冬气候较为干燥,必须切实控制好菇场空间相对湿度(75%85%),干湿交替,以利菇体组织充实。 为此可采用人工喷雾(不能直接向菇盖上洒水,否则菌盖易发黑、腐烂),雾滴越细越好,自由飘浮降落,可获得质量较好的香菇。 起架之后,必须注意菇场通风,否则易引起杂菌滋生。 香菇是好氧性菌类,过分闷湿,易引起菇脚肥大,菌盖偏小甚至烂菇,必须清除栽培场林下的小灌木及杂草。 在遮阳度浓密的小山凹林内,必要时可将遮阳树体下半部枝丫适当疏减,以利菇场通风。 入秋要防霜冻,特别是遮阳度较小的菇场更应重视。 秋冬子实体发育时间的长短与品系有关,又取决于气温及空间相对湿度,一般为 1520 天不等,在低温、相对湿度低(75%85%)的条件下形成的厚菇、花菇,色深香浓,商品价值极高。 采收之后的菇木,依旧倒地,以吸湿、保温过冬,待翌年春季再进行管理。 专利查询。香菇段木栽培的秋菇管理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手册内容
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 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5) 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建立标本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送检。 (4) 输血查对制度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
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制度
续教育学习,每年完成 ≥10 学分。 ( 7) 继续提高学历层次和外语水平的学习。 2. 培训方法 : ( 1) 参与临床护理工作 ( 2) 参与临床实习护生、轮转护士、进修护士 的临床带教工作。 ( 3) 参加院内、院外护理继续教育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护理学术活动。 3. 考核方法 : ( 1) 完成基础护理理论考试每年 ≥1 次,操作考试 ≥1 次,成绩达标。 ( 2) 参加院护理部组织的、科内
香菇反季节栽培中畸形菇的防治
1、菇在反季节栽培中,往往因生产条件的调控不到位而产生畸形菇,影响菇品的商品质量及其价值,使生产效益大打折扣。 畸形菇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为:1、菌盖小而薄:表现为菌盖既薄又小,即使菇龄较长也无法长大,鲜食时没有香菇的特殊香味;其发生原因一是没有完成转色,花菌袋或白菌袋即进行出菇;二是基料营养明显不足;三是生长的温度偏高。 防治办法:没有转色的菌袋,一定要调控条件进行转色;如果基料营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