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反季节栽培中畸形菇的防治内容摘要:
1、菇在反季节栽培中,往往因生产条件的调控不到位而产生畸形菇,影响菇品的商品质量及其价值,使生产效益大打折扣。 畸形菇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为:1、菌盖小而薄:表现为菌盖既薄又小,即使菇龄较长也无法长大,鲜食时没有香菇的特殊香味;其发生原因一是没有完成转色,花菌袋或白菌袋即进行出菇;二是基料营养明显不足;三是生长的温度偏高。 防治办法:没有转色的菌袋,一定要调控条件进行转色;如果基料营养不足,则可在浸泡菌袋时予以适当补充,也可采取“叶面施肥”的办法,比如喷洒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即可有效加厚菌盖厚度;夏季气温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果采用“水冷空调”,效果较好。 2、菌盖灯罩形:菌盖呈尖头的灯罩形状, 2、并且明显薄,商品质量严重下降。 主要原因与上述相同,因此,可参照上述进行防治。 3、菌盖波浪形:菌盖边缘呈较规则的波浪形状,亦明显较薄、较脆。 发生波浪形主要与幼菇发育阶段接受了较大温差的时候,同时环境的湿度变化亦很大,尤其当大水直接喷淋于菌盖时,很快就有较大风流吹过,而使得菌盖组织发育不正常。 防治办法是发生菇蕾后,应保持较平和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夏季反季节栽培时,菇棚的温度往往是决定子实体能否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 4、菌盖不周正:具体表现为菌盖别三扭四,或狭长、或三角等等,总之,不圆整是其主要特征。 发生原因主要是幼蕾阶段没有及时切开塑膜,使其菌盖直接顶到塑膜上接受了一定的摩擦,或者菇蕾发生比较多,没有 3、及时疏蕾处理,待长至幼蕾阶段,菌盖分化后挤在一起,只要幼时菌盖受挤压,则永远不会再重新圆整。 防治:及时割膜,并进行疏蕾处理,一般只选 12 个幼蕾,勿使过多。 5、菌柄空心:菌柄细长、空心,导致菌盖也很小,主要是基料含水率过低以及空间湿度太小等原因所致。 防治措施:每采收一潮后,即应进行泡袋处理,一般浸泡 24 小时即可使之恢复原重,保持菇棚空气湿度在 85%以上。 6、菌柄从裂缝中长出:菌袋含水率过低时,基料开裂,形成狭长的裂口后,即可有子实体从裂口内长出,有的甚至没有完全钻出来,菌盖就在裂口内长大,最终也无法实现其商品价值。 防止办法是坚持菌袋浸泡处理,不使其形成裂口。 7、菌柄扭曲:菇棚空气湿度偏低、光照较强或光线角度变换过频时,易发生该现象。 防止办法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空气湿度,并保持较稳定的光照,一般要求有 1000 勒克司的散射光即可满足。 8、蜡烛菇:蜡烛菇的特征就是光秃秃的菌柄上,没有正常的菌盖组织,形似蜡烛。 发生原因,一是菇蕾阶段菌盖组织受损,二是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防止措施:及时割膜;疏蕾时注意不要伤及欲留蕾;坚持较好的通风,保持棚内较清新的空气条件。 专利查询。香菇反季节栽培中畸形菇的防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香菇段木栽培的秋菇管理
1、过假困山和困山阶段,段木的内部菌丝已充分蔓延,这时的段木改称为菇木。 判断段木是否已发育成成熟的菇木,是相当关键的一环。 菇木成熟的特征是:段木渐腐解,变松软,变轻,吸水增重 20%以上;树皮不光滑,如显出小疙瘩,有米粒大小白点是香菇原基形成的雏型。 如小疙瘩不明显,可以用手触摸判断,如手指压之感觉柔软有弹性;叩击菇木,音低沉,不清脆,说明菇木已成熟。 菇木成熟度判断并非易事
香菇覆土栽培技术要点
是香菇覆土栽培采用自然转色、开放出菇、拉大干湿差、实行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等技术,能使香菇菇体大、肉质厚、花菇量多。 二是产量与常规法相比,可提高 3040。 三是菌棒脱袋覆土后能自然转色,且不易感染。 四是菌棒覆土后能充分利用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可省去每潮菇后浸泡菌棒补水的繁琐工序。 具体方法如下:畦宽 80100 厘米、深 20 厘米、长度不限,覆土的土壤每公斤用 80%的敌敌畏乳油
香菇的生长发育所需条件
1、营养香菇是一种高等木腐真菌,其生长所需碳源来自木质素、纤维素,氮源和无机盐,取自段木树皮或外加于木屑培养基的麸皮(米糠)。 香菇菌接种到段木(菌棒)之后,培养料被分解成可被香菇菌丝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菌丝生物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当培养料被充分降解后,香菇菌丝体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为子实体发生奠定物质基础。 在合适的条件下,香菇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子实体开始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