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高温“烂棒”防治内容摘要:

1、棒”防治 (一)香菇菌棒高温“烂棒”原因1、温度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温度是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香菇菌丝发育的温度范围为 532,最适为 2326,在10以下和 32以上生长不良,在 35停止生长,38以上死亡。 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如在 45的培养液中,经过 40 分钟菌丝就死亡。 云和县香菇菌棒“烂棒”一般发生初期在 7 月底至 8 月初。 此时,菌棒处于菌丝发满,向生理成熟过渡的时期,而气温往往又高于 35,由于菌袋内温度较空气温度约高3,易导致菌丝生活力减弱,甚至死亡,出现烧菌烂棒情况,并易被杂菌侵害。 2、品种不同香菇品种菌丝的耐高温性有较大差异。 如 135 系列 2、菌株属低温型品种,939(9015)等菌株属中温型品种。 去年云各县遭受持续 40 多天的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 烧菌烂棒现象普遍突出,但各乡镇因栽培品种的差异,损失不一。 如云和镇主要采用花菇 939(9015)品种,烧菌率为 而朱村乡、崇头镇等产区采用 135 花菇品种,烧菌率高达 65%以上。 3、海拔同一香菇品种在不同海拔栽培,其菌棒菌丝生长越夏表现存在明显区别。 这主要是由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递减,所以菇农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高海拔山区菇农可选择低温型香菇品种栽培,而平原、低山区宜选择中温型、高温型品种栽培。 4、栽培管理香菇生产与水分、营养、温度、空气、光线、因子有关,“烂棒”的发生与栽 3、培管理直接相关。 香菇虽是需光性真菌,但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完全不需要光线,强烈的直射光对香菇菌丝有抑制作用和致死作用,因此,发菌阶段要做好遮光工作。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在缺氧的情况下菌丝借酵解作用暂时维持生命,但消耗大量的营养,菌丝易衰老,死亡快,因此应及时做好刺孔增氧工作。 夏天高温,香菇菌丝会遭受高温影响,发菌场所选择好坏,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栽培成功与否。 散堆及时,降温措施到位的,菌棒烂棒较少,而管理不当的,往往造成大量菌棒烂棒。 (二)香菇菌棒安全越夏管理1、菌棒安全越夏管理要点室外越夏。 室外荫棚通风好,降温快,因此,利用室外荫棚发菌能有效的减少“烧菌”发生。 近两年来,云和县食用菌技术人员在云 4、和镇的河坑、高胥、三门等村推广了室外荫棚发菌技术,使越夏香菇菌棒“烧菌”率降低至 28%以下,大大提高了成棒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利用室外荫棚越夏发菌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荫棚四周搭架种植藤蔓作物如南瓜、莆瓜等,提高遮荫效果;二是在棚顶安装自动旋转自来水喷头或喷雾管,在每天上午 10 时至下午 4 时进行喷水降温;三是在棚内四周及过道两边挖 20 厘米宽,30 厘米深的相通沟,在沟内放跑马水降温。 室内越夏。 选择室内越夏发菌,宜选在通风良好、凉爽的土墙一层房内进行发菌。 除疏散堆放外,应采取各种措施降温。 一是增加房内四周的遮荫设施,如搭凉棚,挂遮阳帘等进行遮荫;二是在晴天中午前后关闭房内门窗,保持 5、房内阴凉,傍晚要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散热;三是中午时在房内摆放水盆,用电扇进行通风散热,有条件的菇农可用空调进行降温,效果更好;四是房顶可采用喷水的方法降低温度,房内保持相对湿度在 70%左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菌棒的发菌。 2、发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经过接种的菌棒,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堆工作。 在高温期间,严禁翻动菌棒,以防菌棒受振动而增加菌丝呼吸作用而使堆温上升,引起“烧菌”。 越夏菌棒在高温期间,禁止对菌棒进行割袋,刺孔,以防空气进入菌棒内部,增加菌丝呼吸作用而使堆温上升,引起“烧菌”。 在发菌期间要做到勤检查,一旦发现有烂棒要及时进行处理、消毒,以防病菌蔓延造成损失。 一般在菌棒感染腐烂前期可采用挖除腐烂块、点的办法进行处理。 处理后用生石灰加适量水调成浆状涂在创口部,进行消毒处理即可。 对于一些已全部“烧菌”的菌棒,要及时进行脱袋晒料,以便重新利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