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村 , 周边地理条件和 环境 有利于 家畜圈养栏舍 工程的实施。 一、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XX 县地理位置 在 东径 116176。 22′至 116176。 53′,北纬 29176。 35′至30176。 06′之间 ,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 , 是 XX 省的北部门户,东与安徽省东至县接 壤 ,南与 XX 波阳、都昌县毗邻,西 与 本省 — 11— 湖口县 山水相依 ,北与安徽 宿松县、望江 县 隔江相望。 水域面积 平方 公里,占总面积的 %,县境内有单独的水系河流 40 条,流域面积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 水系 有 4 条,有太泊湖、芳湖二大湖泊,总水面达 万亩。 大、中、小型水库多 ,水资源非常丰富。 地形地貌 县境以低山丘陵为主,次为垄岗低地和江湖平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高、西北低,南北长 57 公里,东西宽48 公里,总面积 1540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 34 万亩,其中水田 9 万亩,旱地 25 万亩,水面 33 万亩,山地面积 116 万亩;林地面积 万 亩 ,森林覆盖率达 45%。 气候 该县属典型 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并平均气温在 14—17℃ 之间, ≥10℃ 年平均积温 4700—5200℃ ,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 3—4℃ ;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 28—29℃ ,年极端最高 气 温达 40℃ ,极端最低气温 - ℃ ,平均无箱期 247 天, 太阳 幅射年总量每平方厘米 千卡,全年日照时数 小时,年降水量1100—1500 毫米之间, 6 月 降雨 相对集中。 二、配套 设施条件 交通 项目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濒临长江,有中型客运码头 1 — 12— 座、 5000 吨级货运码头 7 座,距九 江 —景德镇和南昌 —九江高速公路仅 20 公里, 20xx 年 初正式通车 的彭湖高速贯穿全境,连接安徽、江苏、上海的省际水泥公 路 和 20xx 年竣工的铜陵—九江铁路穿境而过。 电力与通讯 XX 县城乡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电力供应充足,全县城乡同网同价。 通信设施健全,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和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支持平台。 三、社会经济条件 XX 县 是一个农业大县。 全县总人口 35 万,其中农业人口28 万,全县设置 16 个乡镇, 179 个行政村。 截止 20xx 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 21. 2 亿 元 ,人 均 纯收入 6057 元,其中畜牧业 8600 万元。 当前 县委、县政府提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传统优势农业的同时, 把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当作实施 “创建优质农产品基地 ”品牌战略 来抓,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资金投入畜牧业 的 发展 , 对来 XX县投资者,实行土地和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畜牧业生产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 13— 四、建设地点选 择 建设内容 乡镇名称 村 名 面 积 水改旱 浩山乡 柳墅 村 450 亩 龙城 镇 西垅 村 450 亩 挖鱼池 太泊湖农业 开发区 泊湖村 200 亩 建家畜圈养栏舍 芙蓉农场 二分场 3000㎡ 黄岭乡 芳湖村 20xx㎡ 太泊湖农业开发区 泊湖村 4000㎡ 太平关乡 平坂村 1000㎡ 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 一、家畜血吸虫检测技术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的引起机体发病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具有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流行病等特点,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对此,采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运用病原学或血清学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加强对易感家畜的诊断检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主要技术措施 ( 1)采取检测样品 病原学诊断采取样品有:刮取直肠粘膜、家畜粪便或采取家畜组织器官。 目前,我县采用病原学诊断检测样品以新鲜粪便为主,具体方法为毛蚴粪孵法。 ( 2)检测样品的保存 — 14— 为了保持检测 样品 的新鲜度,在病原学诊断毛蚴粪孵法上,采取临时收集样品马上进行检测方法,保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方法上,采取血纸收集样品,天气炎热,时间较长,将样品放在冰箱冷藏处保存。 ( 3)检测 毛蚴粪孵检测按照《血吸虫病查治规程》,根据毛蚴的生活特性,肉眼观察其活动态势,对可疑的将其杀死,实行镜检。 间凝血凝 试验法按照吸附了抗原的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形成红血球凝集颗粒,根据其凝集情况,判断其结果。 家畜血吸虫检测工艺流程 二、 农业 综合治理技术 实施水改旱或水旱轮作,切断血吸虫传播途径。 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现有钉螺分布的低产水田实施水改旱或水旱轮作,因地制宜种植旱地或经济作物,有效减少人、畜水田作业接触疫水机会,降低血吸虫病感染率。 同时,也可改变钉螺孳生环境,逐步消灭钉螺,控制疫情。 调整养殖结构,降低易感家畜数量。 通过改变传统养殖习惯,调整养殖结构,可以减少易感动物饲养量,将防病和发展经济有效结合起来。 由于血吸虫病只感染哺乳动物,不能感染禽类和鱼类,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易感动物。 在沿江临湖疫区大力发展水禽养殖,增加非易感动物饲养,减少易感动物对环境污染。 实施挖塘养鱼,改造钉蚴孳生环境灭螺。 目前常用方法:一是开挖精养鱼塘,实施立体养殖。 在疫区低洼有螺潮湿地带,通过挖池养鱼虾蟹等,水淹灭螺,既发展渔业,又改善疫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达到灭螺防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疫区农村经济的目的。 二是矮埂高网蓄采集检测样品 检测样品的保存 检 测 样 品 — 15— 长期水淹 干旱 水养鱼灭螺,综合治理垸外易感地带。 在防洪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