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前药剂拌种技术内容摘要:

2、在秋苗期和返青后咬食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 尤其是前茬为玉米、花生、甘薯等旱作物的地块,食料丰富,有利于地下害虫发生和繁殖,发生普遍而严重。 药剂拌种的方法 地下害虫:在播种前用药剂拌麦种和处理土壤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有效的措施。 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 可选用 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 种,也可用 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 种,拌后堆闷 46 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进行防治,土壤处理可以每亩用 3辛硫磷颗粒剂 2斤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后将其翻入土中。 病害:采用药剂拌种不仅可防治麦类黑穗病,还可有效地控 3、制冬前小麦锈病、全蚀病、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减少越冬菌量。 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发生区,可用 40五氯硝基苯按麦种重量的 药量干拌(每亩 40 克,拌小麦 8 公斤左右)。 防治小麦腥黑穗病,也可选择 6%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 1 袋 (10 毫升),加水 斤,拌种 2535 公斤,或 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拌种,可兼治秋苗锈病和白粉病。 用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种或 20%三唑酮乳油 斤加水 斤,拌麦种 250 公斤,可防治白粉病、叶锈病。 小麦全蚀病严重发生区,可选用 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用全蚀净 1 袋(20 毫升),先对水300500 毫升,可拌 10斤种子,拌均后闷种 612 小时(有利于药剂发挥并杀死种子所带病菌),在阴凉处晾干后播种。 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可采用吡虫啉处理种子,防治传毒昆虫,控制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危害。 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要大力推广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 各地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适当配方的种衣剂或拌种剂,其用量一般是复配(混合)剂中单剂的有效成分与单独使用时相同。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