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移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的比例减少到 50%,追肥比例增加到 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 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能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 3、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运转,有利于较大幅度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能够提高籽粒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提高籽粒中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改善小麦的品质。 氮肥后移技术有利于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氮肥后移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环境的效应是:一是氮肥后移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 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比传统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 10%15%或以上。 二是氮肥后移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 氮肥后移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还能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最终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三是氮肥后移减少了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10%以上,减少了氮素对环境的污染。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是一套使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效应好的栽培技术,是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措施和富有特点的常规技术的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全新的栽培技术体系。 专利查询。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总结汇报]王车村生态村创建整体材料
10 二、经济、社会状况 10 三、生态环境现状 15 第三章 现状调查与评价 18 一、调查范围 18 二 、调查内容 18 三、调查方法 22 四、评价指标和方法 22 第四章 预测与目标确定 24 一、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趋势预测方法 24 二、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及基准数据 24 三、环境保护目标 26 第五章 环境功能区划分 28 一、基本原则 28 二、方法 29 三、类型 30 第六章
小麦春季化控栽培的技巧
2、期,每公顷小麦用抗旱剂一号 750 克,对水 50 千克,充分溶解后进行超低量喷雾,可以缩小叶片上气孔的开张程度,降低蒸腾度,增强根系活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小麦产量。 三、防御干热风喷施?4 生根粉:在小麦拔节期,每公顷用15106?4 生根粉溶液 750千克叶面喷施,可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增强根系活力,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防御干热风;喷施苯氧乙酸:在小麦灌浆期,每公顷喷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