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内容摘要: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在土木建筑学院,很多男生都沉溺在虚拟世界当中。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 越来越多的电脑出现在大学生的手中,土木建筑学院的同学也不例外,大概有 70%同学都有自己的电脑,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电脑的配置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健康成长,良性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 本人作为土木建筑学院的一名学生干部,已洞悉他们的个人发展倾向。 因此,积极探讨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就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讨论,结果如下: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影响人类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选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文化的交互机制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潜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爱默生曾说,每个人本来都是一个潜在的巨人,但常常表现为一个侏儒。 而网络却能把现实中的侏儒变成了网络中的巨人。 网络天地是一个创造力、想象力爆炸膨胀的天地,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词汇、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诞生,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新事物,来激发自己创新的灵感,积累创新的素材。 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类创造力最大限度膨胀与滋生的沃土,已经成为大学生好奇和创新的心理向社会实践转化的中转站。 面对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学生只有运用自己的分析辨别力,才能使信息为我所用,充分发挥网络的巨大功效。 因此,网络文化能客观地促成学生批判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二,网络文化充实了大学生的心理空间。 网络不仅仅把机器与机器连在一起,也不仅仅把人与机器连在一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把人与人、人与社会联结在一起。 网络不再只是一个思考的对象,它变成了人们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 人们的生活空间从家庭邻里、工作单位、娱乐场所等现实的有限空间转向了网络虚拟的无限空间。 在网上,大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参与、感知外部世界,充实精神生活。 匿名的网络给人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间,可以不受传统文化、道德、校纪校规的约束,个人情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宣泄,使得身心放松,缓解学习与工作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心理的健康。 互联网在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以上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某些消极因素。 网络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严重时可能带来“人性异化”或“网络性心理障碍”。 网络文化不利于大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康发展。 所谓人格,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系统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的轨道,面对着社会的喧嚣与诱惑,竞争与压力,期待与梦想等等,常常表现出情绪骚动、内心冲突等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伴随着焦虑、烦恼、自卑、孤独、忧郁、嫉妒等等消极情绪,于是他们需要宣泄自己的情感。 而作为人机对话的互动媒介和平等对话窗口的网络则成为大学生的首选。 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网络中与现实中截然不同的双重人格。 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双重道德标准。 在现实中对人是彬彬有礼,与人为善,在网上却是换了一副面孔和形象。 有些大学生破译他人网络密码,窃取、篡改他人网络信息,甚至以传播病毒为乐事,还有的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揭人隐私,谩骂他人,中伤他人,毁人形象。 网络心理疾患还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过度依赖感,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上网时间失控,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满足,产生了依赖性。 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索然,精力不足,容易激动,自我能力下降,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不良反映;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以上网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低落,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都难以自拔。 有的出现焦虑抑郁,盲目追求时尚,或寻找刺激,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甚至出现自残意念和行为。 二、网络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网络进入大学校园,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求知机会和途径。 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学习主要通过老师讲授和个人阅读资料,由于资源有限,其中可能还存在许多与社会发证不相适应、相对过时的知识。 而互联网正好可以克服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大大拓展了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为广大学生求知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知识空间。 第二,网络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应掌握文、理工、管、法等领域的交叉与结合的知识结构。 而网络的特征之一,便为大学生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知识源泉。 无论是科学技术的获得,社会伦理道德的吸收,还是个人品质是升华,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的学习对象。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已严重影响了一些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致使一部分大学生荒废学业。 据报道,一些大学的周边网吧“有吃有玩乐逍遥,免费班车随时到”。 一些大学生为了上网经常旷课,甚至包夜上网,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据调查,上海某大学退学、试读或转学的 205 名学生中,有 1/3 的学生无法通过考试都与无节制地上网有关。 另外,网络占据课余时间,影响了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 年 1 月 17 日)报道,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一半多的学生都把课余时间放在了网络上。 大学生在阅读图书时,大多数倾向于“消遣性”、“功利性”,读书结构严重不合理。 网上不良信息泛滥。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黄色的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众者会犯罪。 据调查中,在你有没有浏览过黄色网站的问题中,选择有的 46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选择偶尔有的 260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可见“网络黄潮”、“色情文化”给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 第二,抄袭网络现象严重。 如今,因特网浩瀚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操作方式对学生的诱惑太大,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内容,同时,现在还出现大量商业网站,不停地诱惑学生去抄袭。 抄袭网络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莱比锡大学社会学家萨特勒对莱比锡大学进行的调查表明,90%的大学生表示,原则上能接受抄袭网上文章的做法。 25% 的被调查人承认,在大学期间“作过弊”,即把别人在因特网上发表的文章稍作修改,作为自己的论文或者作业上交老师。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美国新泽西州拉特格斯大学教授唐纳德·麦凯布今年对 6 万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37%的毕业生承认他们的研究论文部分来自网络,而在 1999 年这一比例只有 10%,3% 的学生承认他们通常不做任何修改就将下载的论文交给老师,77%的学生认为,部分抄袭网上下载的资料并非严重的事。 本次调查还发现,学历越高的人,有过侵权行为的比例越大。 抄袭网络论文,不仅不同程度地侵犯了原创者的版权和相关利益,而且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大学生懒惰的不良习惯,阻碍了他们发展独立思考问题,撰写论文的能力。 三、给学院和学生的一些建议大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有 39%的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59% 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2%的学生认为严格控制上网, 3%的学生认为上网太浪费时间。 而在 “你的网络知识从何获得。 ”这一项中,只有 8%的学生是从学校获得,而 学生是从同学中获得,35%是自学获得。 而在哪里上网这一项中, 4%是在网吧,有 84%的同学是在学校里上网。 这几项调查结果表明,学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学院没有提供应有的指导。 先进的网络技术、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对网络认识的滞后及网络化环境的缺失构成尖锐的矛盾。 一切都在有待改善之中。 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大学生们对此都很少关注。 调查问卷中,“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的占 5%。 “还可以,有些教育站点不错”占 “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占 14%。 “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占 50%。 学生对网上资料最感兴趣的项依次是文学艺术、情感交流、聊天、社会科学、教育、游戏。 学生“上网做些什么。 ” 多选题中,学生选的最多的是音乐,娱乐占 47%,其次是查学习资料占 36%,再次是玩游戏占 24%,再次是聊天占 16%,剩下的是交网友占 10%。 做作业的占 9%,收发电子邮件的占 8%。 在回答“上网的主要目的”时,同学回答是娱乐,回答学习的还不到 10%。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 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把大学生引到网络学习中去,学院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把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完全向学生开放,并加以有效地管理。 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健康的教育、学习网站。 让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或浏览大型的图书网站,或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料,或写博客,或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果大学生能把上网的目的放在这些方面,那么网络也就能真正地发挥了它的传播作用,大学生的学习也将是轻松加愉快的学习了。 四、总结作为土建院的一名学生干部,我也曾看到一些同学沉溺在网络当中,放弃了学业,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生活规律,我们有责任去帮助那些沉溺在网络中的同学,同时避免更多的同学沦陷在网络中,做好在同学当中的带头作用,从而使同学合理利用网络,取得更好的成绩,为院里争光。 网络像是无边的森林,里面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但愿大学生们,都能找到通向宝藏的路径,而不是陷在泥潭里。 参考文献:参见中国文化报2007 年 3 月 24 日第 002 版,网吧“网住”大学生参见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问卷调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