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苗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内容摘要:
2、土厚度变浅;再结合中耕,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侧根发育,使苗转壮。 粗糙苗如整地不精细,土壤中大块土较多,土壤过松,根系下扎不好,麦苗生长缓慢、缩心、黄叶、苗弱。 对这类麦苗应及早压碎覆土,浇水细锄。 过密苗对播种较早、播量较大的麦田,常常出现麦苗生长过旺,麦苗由于营养跟不上,发育不良而发黄。 可一方面进行压土,使生长变慢而长得粗壮;另一方面要深耕断根,控制分蘖的增加和小分蘖的过旺生长,利于壮苗生长。 缺气苗如土壤过于黏重,质地不良,水分过多,土壤通透性不好,会严重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初生根呈褐色,分蘖力弱,苗瘦小,叶尖黄化或呈淡褐色。 对这类麦田,要开深沟排渍,中耕松土,促进通气,提高地温,促根发育。 脱肥 3、苗土质较差,未施或少施种肥可致土壤严重缺氮、磷,使麦苗瘦弱变黄。 缺氮的麦苗叶窄、色淡、苗黄瘦、分蘖少,应及时追施氮肥,并注意氮、磷配合施用,促进根系发育,促弱转壮。 缺磷的麦苗苗小叶黄,根不发达,植株生长缓慢,叶尖呈紫色,应及时施磷肥,每亩可施磷酸二铵 5 公斤至 10 公斤。 干旱苗由于干旱天气或土壤水分缺乏,麦苗吸水困难致使生长缓漫,叶色灰绿,心叶迟迟不长,基部叶片变黄,次生根少,分蘖困难。 应及时浇水施肥,促进麦苗生长正常,苗壮蘖多。 盐害苗植株瘦小矮挺,分蘖很少,叶片狭窄,基部黄叶多,叶色黄绿,叶梢呈紫红色。 应及时中耕松土,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灌水洗盐或开沟排盐法,降低土壤含盐量。 病虫苗由于地下害虫(蝼蛄、蛴螬等)、根腐病等为害形成黄苗、弱苗。 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苗壮。 专利查询。小麦黄苗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
2、般发生于乳熟后期,即小麦成熟前 10 天左右。 其主要特征是雨后出现高温低湿天气,即在高温的时段里,先有一次降水过程,雨后猛晴,气温骤升,空气湿度剧降,造成小麦茎叶青枯死亡。 这类干热风发生区域虽不及高温低湿型广泛,但所造成的危害却比前者更加严重。 特点是风速大,与一定的高温低湿相结合,对小麦的危害除了与高温低湿型相同外,大风还加强了大气的干燥程度,促进了农田蒸发,致使麦叶卷缩,叶片撕裂。
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2、秆、灭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项作业。 既可在直立玉米秸秆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地中播种小麦,也可以在高麦茬地中播玉米。 二、高浓度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作底肥由于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利用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无需再施有机肥,但必须用高浓度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作底肥,以满足小麦前中期的生长发育需要。 一般要求氮磷钾有效含量在 40以上,并且最好是选择突出磷肥的复合肥或复混肥,亩施量 40
小麦黄苗 对症下药巧防治
2、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连喷 2。 四、缺氮黄苗。 表现为麦苗均匀地褪绿变黄,叶尖干枯,下部老叶发黄并枯死,植株矮小叶片弱,分蘖少。 这种黄苗多出现在土壤贫瘠、底肥不足或追肥不及时的地块。 对因缺氧引起的黄苗,要及时追施碳铵、尿素、人粪尿等速效氮肥,补气促长。 五、缺锰黄苗。 小麦缺锰,新叶叶脉间呈条状褪绿,变黄绿色到黄色。 有时叶片呈浅绿色,黄色条纹扩大成为褐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