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内容摘要:

2、般发生于乳熟后期,即小麦成熟前 10 天左右。 其主要特征是雨后出现高温低湿天气,即在高温的时段里,先有一次降水过程,雨后猛晴,气温骤升,空气湿度剧降,造成小麦茎叶青枯死亡。 这类干热风发生区域虽不及高温低湿型广泛,但所造成的危害却比前者更加严重。 特点是风速大,与一定的高温低湿相结合,对小麦的危害除了与高温低湿型相同外,大风还加强了大气的干燥程度,促进了农田蒸发,致使麦叶卷缩,叶片撕裂。 三、过培植生物改善生态环境来抵御干热风。 植树造林,特别是营造防风林,实行林粮间作等,就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生态气候来防御干热风的重要生物措施。 适期早播、选育抗旱品种、合理灌溉(如有条件采用喷灌,增加空气湿度),注重小 3、麦后期田间管理等。 另外,干热风频发地区应种植早熟高产品种,以求达到防避干热风的目的。 在小麦成熟前 10 天左右浇 1 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减轻干热风危害,并有利于麦田套种和夏播。 麦黄水对于戈壁地和沙土地增产更显著,保水力强和灌浆水灌的较晚的地块,一般不需灌麦黄水。 灌麦黄水要慎重,灌水过晚往往由于根系活力降低,灌水后容易窒息死亡。 要防止在大热天中午灌水和大水漫灌,以免根系窒息死亡,更不要在遇有干热风的情况下灌水。 过改变植株体内的生化过程,提高对干热风的抗性,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这种防御措施一般可增产 5%10%。 目前,推广应用比较普遍的化学防御方法有:氯化钙、复方阿司匹林闷种(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