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摘要:

2、秆、灭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项作业。 既可在直立玉米秸秆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地中播种小麦,也可以在高麦茬地中播玉米。 二、高浓度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作底肥由于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利用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无需再施有机肥,但必须用高浓度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作底肥,以满足小麦前中期的生长发育需要。 一般要求氮磷钾有效含量在 40以上,并且最好是选择突出磷肥的复合肥或复混肥,亩施量 40 千克克。 三、增加播种量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使耕作层土壤疏松,容重降低,易发生播种时覆土镇压不实,对出苗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求播种量略高于常规播种量 10。 并且为了防治病虫害,在播种时用种衣剂拌种(用包衣种子)。 四、节 3、水灌溉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小麦具有一定的节水潜能,在生产上可以减少灌水次数与灌水量。 由于该项技术容易造成土壤紧实度不够,冬季易“跑风”伤根,产生冻害死苗,在土壤墒情不足时,最好浇冻水。 小麦生育期最关键的灌水期是拔节期浇春季第 1 水,一般情况下,拔节期浇水可视苗情而定,时间范围为起身后期(早拔节水)至旗叶露尖(晚拔节水),苗越壮,群体越大,浇水越要后延;苗偏弱,群体偏小可适当提前。 第 2 水的关键期在小麦抽穗开花前后,视苗情、天气状况而定,时间范围为挑旗后至开花结束。 一般情况下浇这两水即可,如遇后期干旱,可再补浇 1 次灌浆水。 在习惯小畦横灌的地区,浇水可改成顺浇形式。 五、追肥据试验证明,小麦多次追肥,比以往冬前或春季一次性浇水施肥,更有利于群体的稳健发展,保证高产稳产和提高品质。 具体要求为,追肥一定要结合浇水进行,浇第 1 水时亩追施尿素 10 千克克,浇第 2 水时补追尿素 5 千克 千克。 如果浇第 2 水时(即抽穗前后)苗无缺肥现象,则这次肥可以少追或不追,或只是点片找补,也可改成防治病虫时加入适量尿素,实行叶面追肥。 总之,包括底肥在内总施纯氮每亩 15 千克左右(以施用肥料品种的有效含量计算),肥沃地可适当减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