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章制度内容摘要:
授或考试等可按凭据给予报销车费和住宿费(按规定),但不报销出差补贴。 ( 2)凡符合上述要求的学习,其学费开始必须全部由本人支付,待学习期满,拿到毕业证书后, 凭成绩单,根据其实际支付的部分,按下列比例分别负担。 ①平均分在 85 分(含 85分)以上,达到优秀的,其学费全部由单位报销; ②平均分在 84 分(含 84 分)以下, 75 分(含 75 分)以上,达到良好的,单位报销 80%;个人负担 20%; ③平均分在 74 分(含 74 分)以下, 60 分(含 60 分)以上,达到一般或及格的,单位报销 60%;个人负担 40%; ④平均分在 59 分(含 59分)以下或中途弃学的,全部由个人负担。 学习中的书费、材料费、杂费等均由个人负担。 上级规定的短期培训,不属此范围,可根据要求酌情决定。 3.有下列情 形的均不属于上述照顾范围,职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所用费用均由个人负担,单位不予报销: ① 凡卫技人员学的与本职工作无关的非预防医学学科; ② 凡管理人员学的与本专业无关的学科; ③ 凡未经中心领导同意,自行决定参加的学习。 三、图书管理制度 1.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及各科室要求,每年由图书室负责订购、采买、交换、索取和复制各种书籍、杂志和文献,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配置、贮存。 2.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尽快登载记录、分类、编目并进行分析,扼要地作出索引、题目、文献、简介报道。 3.借阅者必须妥善保管图书资料,不得损坏或丢失 ,否则按原价 13 倍赔偿。 4.如外来人员需查阅资料,需持单位介绍信,且限在图书室内进行,原则上不外借。 5.图书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整理收集、装订图书、报刊、杂志,保持图书资料的 13 完整、清洁,严防丢失。 6.图书资料阅览室必须保持肃静、卫生,禁止喧哗、吸烟。 四、档案管理制度 (一)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1. 加强文书的管理,合理确定文件的发送范围,做好平时归档工作。 2. 对已传阅完毕的文件,做好收存、整理和借阅工作。 3. 根据本中心工作特点订立档案分类方案。 4. 准确区分归档和不归档范围,分清价值,划定永久、长期、短期等保管期限。 5. 本年度的文书档案在次年六月底前整理归档入库。 (二)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1.凡是记述和反映本中心防病防疫、公共卫生监测、科学研究、专题调查总结、基建工程等科技活动中的原始真实记录、统计数据资料等,均应归档。 2.科室科技档案由兼职档案员做好科技文件材料的收集、核对、整理,按照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进行立卷归档、编码。 科技档案移交时填写移交清册,每年三月底前一并归存档案室。 3.平时科技材料建好台帐、编目分类、检索保存,正本存档案室、科内存副本。 4.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准确划分价值和保管期限,做好科档的利用、借 阅、保密工作。 (三)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1.各科室明确 1名物资保管员负责做好器材、物资的记录工作。 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至少包括: a) 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 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 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 d) 当前的处所(如果适用); e)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其存放地点; f) 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 g) 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 h)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2.属固定资产范 畴的仪器设备各科室均需建立设备登记卡,建立仪器编号,输入设备数据库。 3.各科室每年底将仪器设备的使用台次、维修情况,检定情况,输入仪器设备档案卡以保持仪器设备的连续性。 14 4.将当年新增、报废、调拨的仪器设备输入微机,并进行统计,打印报表交财务科汇总。 5.每年底将仪器设备总帐、分类帐分科室统计。 财务科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周期),每年折旧一次,年底统计全中心仪器设备的总价值存档。 6.各科室监测、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档案由科研质管科收集、归档,由办公室负责档案的保管。 (四)业务考绩档案管理制度 1.凡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都应建立业务考绩档案,各科室负责科内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专业技术人员考绩档案由科研质管科收集、归档,其余人员考绩档案由办公室负责收集、归档,所有人员业绩档案移交档案室保存,并易于获取。 严格借档查阅手续,个人不予借阅档案内第一、二类资料,第三类资料可在档案室查阅。 外单位人员未经本中心领导同意不得借阅、摘抄、复制。 2.业绩档案的转入、转出及时登记。 转出应以机要件付邮,不得由本人自带,接收单位应在回执 上签字盖章。 3.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作时,业绩档案要认真清理、核对,办好交接手续,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或死亡之后的考绩档案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4.要经常性做好业绩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 凡申报、考核类材料,根据本人任职资格及时归档立卷。 年度考核材料待考核完毕后及时补充。 成果材料每半年收集一次。 (五)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要建立档案,妥善管理,存放有序,严防毁损、防止遗失,严格交接,按期清理,会计档案科室保管一年,次年入库保存。 2.会计档案由会计 负责整理、立卷和装订成册,保管 2 年,期满后,由会计编造清册移交档案室。 对于违反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档案管理人员有权进行检查纠正。 3.会计档案的调阅要有登记手续,原则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限期归还。 五、现场工作制度 1.现场工作目的明确,内容具体,专项调查要有周密计划。 人员要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团结协作。 2.对现场检测项目就加强质量控制,对所携带的仪器设备应检查其准确度、灵 15 敏度是否符合检测要求,并作记录和登记,现场检测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检测工作要求,并作详细记录。 3.凡采集检测 样品,应按操作规程进行定点、定量采样,并出具采样单。 填写送样单后随检测样品送科研质管科登记编号后,由科研质管科移交检验科进行检测。 4.检测记录必须真实,并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填写原始记录,字迹清晰,不得涂改。 现场调查记录详细,手续完备。 5.现场工作期间要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干群关系,树立文明形象,严禁以权谋私和吃、拿、卡、要等不轨行为。 6.节约投入现场工作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做好资料的积累和统计分析工作,写出书面报告。 六、消毒隔离制度 1.操作人员工作期间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外出时应脱去工作 服。 2.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污染物品要分开放置,接种室、注射室(输液室)、实验净化室、治疗室、手术室等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并做好登记。 3.无菌器械、容器、敷料、持物钳每周更换灭菌,凡无菌物品应标明失效期并有无菌指示带,一般物品无菌日期不得超过一周。 凡士林纱布每周消毒 2 次。 体温表用后先用水冲净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然后用冷开水冲后擦干备用。 4.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筒一碗(换药)一消毒。 5.废弃物应进行毁形、浸泡消毒后焚烧或遗弃,防止交叉污染。 6.采用高压灭菌方 法时,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并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 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 消毒人员在高压灭菌时不得擅自离岗,应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 定期鉴定高压锅的灭菌效能,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要洗涮一次。 七、计免门诊、注射室(输液室)工作制度 1.注射(输液、接种)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 2.自觉遵守工作纪律,认真落实岗位职责,确保注射(输液、接种)安全、及时、有效。 3.计免接种按登记、体检、发免疫牌、收免疫牌、接种、接种者签字顺序进行。 严 格执行“三查”(健康状况、过敏史、禁忌症)“三对”(姓名、疫苗名称、接种日期)“三准确”(部位、剂量、途径)制度。 注射室要做好“三查七对”工作,认真查看药品有效期、澄清度、配伍禁忌,做到准确无差错。 4.接种室、注射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保持工作环境整洁、通风,室内严禁吸烟。 16 6.注射室(输液室)抢救药品,器械齐全,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八、实验室工作制度 1.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加强消毒隔离工作,无菌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对有污染的工作服,先消毒浸泡后清洗。 2.实验室对接 受的标本或样品应按规范或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对检样结果负责。 3.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应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提供数据的准确性。 ①做好检验标本或样品登记、编号,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或样品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 样本应及时检验,对突发事故样品或不能保持原性状的样品或标本应立即检验。 ②认真做好实验记录,检验报告书写工整,经签字盖章后在规定时间内发出报告。 ③试剂要定期检查并有清晰的标签,定期检查仪器的灵敏度。 易燃、易爆药品远离电源、火种,各种器材、试剂有申领、消耗记录。 上级没有指定保存的菌种,不予保存。 因工作需要须暂时保存的菌种均要妥善保管,未经科长同意,不得随便动用,不得接待参观学习,按规定的保存期限销毁。 菌种、毒种、剧毒试剂、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严加保管,定期检查。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 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需经毁形、浸泡消毒后焚烧处理。 5.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应保留,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应灭菌后方可洗涤。 凡属有毒、有害、有传染性样品,必须由专人负责深埋、焚烧或压力蒸汽灭菌,不得随意乱扔,严防交叉污染。 6.实验室的器材、物品摆 放整齐,保持清洁。 不得存放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已检的剩余样品应及时妥善处理,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7.离开实验室之前,要仔细检查水、电、空调和门窗安全情况,防止事故发生,遇有突发情况应及时向科长或中心领导汇报。 九、药房工作制度 1.准时开窗、佩证上岗、仪容仪表端庄,坚持使用文明用语。 2.处方调配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核对,调剂人员应签名,不得发生严重差错。 3.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如处方有错误由配方人员通知医师更改后配发,处方当日有效。 4.每日做好处方统计登记工作,妥善保管处方,一般处方的保管期为一年;做好 重点药品逐日消耗统计工作,做到帐物相符。 17 5. 领取药品必须认真验收,建立领用、消耗帐册。 金额控制误差率不得超过177。 1‰。 6.加强有效期药品的管理,严禁使用过期变质药品。 7.每季末 20 号为盘点日, 25号前向财务部门结报。 8.严格执行药品价格,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及时做好药品的调价工作,处方划价正确率达到 95%以上。 9.药剂人员在审核配方的同时,应为病人提供药品咨询和用药咨询服务,将服用方法详细写在瓶或药袋上。 10.药品报损,由药房工作人员清点汇总,财务、药剂负责人核准后,由领导签准后方可办理报损手续。 十、制剂室工作制度 1.制剂室应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配制前室内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 2.各种制剂应按规定报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经注册后方可配制,不得擅自修改制剂处方。 3.制剂配制前应填写制剂单,记录要完整;严格执行制剂操作规程。 4.量具、容器应保持洁净,计量器具应按规定校正。 5.分装容器、材料应按规定方法处理,分装后应贴好瓶签,详细注明品名、规格、批号及含量。 6.所有制剂必须经质检部门检验,符合标准后方可入库。 7.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应按批号整理归档,保存该批制剂的有效期满后一年,无效 期的保存三年。 8.包装材料、标签应计数发放,并有销毁记录。 9.爱护仪器设备,经常维护保养,节约用水用电,加强原材料保管,定期盘点结报,搞好成本核算。 10.不断提高制剂水平,配合临床搞好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根据临床需求,制订配制计划,按时按需生产保证供应。 十一、门诊诊疗工作制度 1.热情接待患者,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处理。 2.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把好医疗服务质量关,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女患者需作全身检查时,应有屏障,如为男医生需有第三者在 场。 4.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检查及治疗方法时,应向患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和治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采用特殊疗法时,必须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5.发现患者有传染病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18 6.病情较重者应设法收治或转院,必要时可留观察室进行治疗。 7.凡在门诊进行化学疗法、放射治疗或使用激素、利尿药、抗菌素等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复诊,观察反应与调整剂量。 8.注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对预后不良的疾病,避免对患者直接说明,但应向其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及预后。 各项检查应遵循“知情同意”及“保密”的原则,并提供检测前后的咨询。 9.认真做好性病病人的复查和随访。 需做手术的性病患者,原则上应在手术前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检测阳性者应按照有关消毒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医源性感染,但不得拒绝为艾滋病病人手术。 1。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章制度
相关推荐
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 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6.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Ω,宜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 25mm2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 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极时,连接处应有铜铁过渡接头。 C.电子设备的接地 1.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 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
方商妥并正式办理解除合同手续,乙方不得单方撤离施工队伍,否则,因此而导致施工现场生产停顿、延误工期等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均由乙方单方负责,同时,甲方有权单方面冻结乙方的承包工程款。 七 、工程管理双方责任 : A、甲方责任 提供有效的施工图纸、会审 记录,及时发送工程联系单及设计变更通知文字资料,作为施工依据。 负责向乙方作详细隐蔽物交底,技术交底、技术规程指导及施工安全交底安全教育
0176。 图 2 组对时质量要求 内壁整齐,其错边量不超过下列规定: A) GC2 级管道小于 1mm; B) 其它等级管道小于。 组对前应打磨坡口及两侧各 20mm 范围 内油污,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焊接方法 A) 管径 DN≤ 50mm 的焊口采用氩弧焊进行焊接; B) 管径 DN> 50mm 的焊口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盖面; C) 承插或角焊缝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焊接: D)
洗涤剂用乙氧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乙醇胺 、 乙二醇醚 、 熏蒸剂和药物消毒剂等。 二、主要原材料的规格及来源 按原料来源划分,乙烯生产工艺可分为使用 源于天然气的乙烷、丙烷及丁烷的液化气法和使用源于石油的石脑油 /汽油法。 目前我国乙烯裂解的主要原料为石脑油,一是和炼厂一体化生产,利用炼厂副产的石脑油作为乙烯裂解原料,国内乙烯项目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二是从国外采购石脑油
.........................................................36 2. 库存变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