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秋冬时田间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2、化。 分蘖肥可在越冬期结合腊肥施用,腊肥宜选用优质的腐熟有机肥,每亩用量 3 方左右。 未施腊肥或腊肥施用量偏少的田块,如苗情较差,应将春季的追肥时间适当提前,于返青期每亩施用 4斤尿素。 三、中耕。 中耕具有破除板结、锄草、保墒防旱、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以及控制旺长等多种功效。 降雨、灌溉后以及早春季节,如人力允许都应对小麦进行中耕。 特别是晚播小麦更应该及时行浅中耕划锄,划锄时要防止锄断根系和掩埋麦苗。 四、合理灌溉。 我省小麦播种后至返青拔节前,一般不需要进行灌溉。 但在天气持续干旱、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积极抗旱灌溉,保证麦苗生长健壮。 有条件的地方,高产田块可灌溉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和高产群体的形成 3、。 五、注意防止旺长。 播量偏大、冬季气温偏高容易造成一部分田块出现旺长过苗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幼穗发育,造成穗小粒轻,还加大了倒伏、冻害的危险,对于这部分田块,应积极采取田管措施,控制旺长。 冬前可进行镇压、深中耕,中耕深度可达 10 厘米左右;起身期采用麦业丰、矮壮素、多效唑等药剂进行化控;并控制肥水的施用,春季追肥时间应推迟到拔节、孕穗期。 六、抓好病虫草害的防治。 出苗后,应抓紧利用冬前的温暖天气,进行化学除草,以防春后杂草基数过大防除困难。 阔叶杂草可选用使它隆、巨星或好事达等药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宜选用骠灵、骠马等药剂防除,冬前除草最佳时间为小麦 3期。 虫害、病害也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早防治。 其中病害重点防治赤霉病、白粉病。 赤霉病应狠抓扬花始期的施药保护,每亩用 80%多菌灵超微粉 100 克或 40%多菌灵胶悬剂 150 毫升加水 40 公斤均匀弥雾,喷药后如遇持续高温高湿天气,隔 5应再喷一次。 白粉病当病叶率达到 10%时,可用 20%粉锈宁乳剂每亩 50 毫升或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 75 克对水 6080 千克喷雾。 专利查询。小麦秋冬时田间管理技术
相关推荐
领导及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 具体业绩如下: 太东及周边地区产能建设土建工程; 宋芳屯油田北部加密区块土建工程; 大广高速公路建设涉及油田设施动迁改造管沟土方工程; 太北五号转油站系统工程等多项工程。 在施工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 作为公司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
类 19 种主要致癌物质之一 ,并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 ,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氡对人类的影响程度与环境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平铜矿区存在着放射性地质背景 ,开采活动加剧了放射性对地面环境的影响 ,本文以放射性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出发点 ,结合井下氡扩散迁移至地面的途径。 题目:电气石 /TiO_2 复合材料在水介质中的分散及应用研 究 思路: 电气石
2、小麦易表现为叶片肥大、旺长、茎秆软弱,后期则表现叶色浓绿、贪青、晚熟、倒伏、易染病害等。 2、磷肥积累:磷肥具有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又易被固定的特点。 部分地区由于多年连续施用较多的磷素肥料,土壤中磷的含量已经处在较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磷肥的施入量,避免造成浪费。 3、忽略钾肥:钾营养能提高小麦抗病、抗旱及抗冻能力,并对促进茎秆粗壮、坚韧、抗倒伏和小麦正常落黄成熟。 在重施氮
2、的优良特性不断提高。 种子田应选择条件较好的肥沃土地,播种量不宜过大,并要进行精细管理,培育粒重粒大的优良种子。 抽穗时,要注意拔除患有小麦黑穗病和赤霉病等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 成熟时,在田间选择具备本品种特征,生长整齐,穗大粒多,成熟一致的无病优良单株,脱完粒后单晒单藏,作为下一季种子田的种子。 选穗数量,以满足种子田播种所需的种子为限。 穗选后,再拔除杂株劣株
K值 窗墙比 2 K值 窗墙比 3 K值 动态计算结果( kwh/M2) 参考值 计算值 符合□ 不符合□ 外窗气密性等(含阳台门) 限 值 < 6层: 3级,≥ 7层:4级 设计值 新型墙材 选用情况 部 位 新型墙材名称 使用面积( m2) 新型墙材比( %) 外 墙 内 墙 注:节能备案登记表必须与节能设计表一致。 供热采暖、制冷系统、太阳能利用 选用产品等情况 施工图节能 设计审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