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棉花吐絮期管理要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1620 日,我市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 50110 毫米,阜城最大,降雨量达 103 毫米,部分棉田出现积水,对棉花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此,棉农朋友们要切实加强雨后棉田管理,防早衰、防烂铃、防治病虫害,促进棉花正常吐絮生长。 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一、及早排涝防倒伏八九月正值棉花吐絮期,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气候特点,对有积水的棉田,雨后要及时将棉田积水排除田外,防止涝害造成的棉株黄叶、烂根;对田间虽无积水,但土质黏重、出现渍涝的棉田,可在棉花大行内挖沟渗水,降低棉田表层的湿度,改善棉田生长环境。 大雨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培土,可防止棉花倒伏。 二、积极整枝防烂铃雨后棉田湿度大,如棉花 2、枝叶郁闭,易造成中下层棉铃发黑腐烂。 立秋后的蕾、白露后的花、赘芽、空枝和黄老叶,也应及早除去,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 对铃期 40 天以上、铃壳已褪色、变黄或者开始长有黑斑的下部烂铃要及时摘拾,用 1%乙烯利溶液浸蘸后晾晒,可获得吐絮较好的籽棉。 三、根外追肥防早衰棉花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减弱,吸肥能力降低,棉花后期易早衰,采取根外追肥效果更佳。 每亩可叶面喷施 酸二氢钾或 2%氯化钾与 2%过磷酸钙浸出液加 1%尿素混合液 5060 公斤,喷雾均匀,间隔 7 天左右一次,连喷 3 次,对防早衰、增铃重、促多结秋桃有良好效果,特别是对因水渍缺肥棉田,效果更为明显。 喷施时间在下午 4 点后或阴天 3、时进行。 四、及时防治病虫害连续阴雨,气温较低,极易导致棉花红叶茎枯病、棉花枯黄萎病、烂铃、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亦称棉粉虱)等病虫害发生。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结合棉花防早衰,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及早预防;对棉花枯黄萎病、棉花烂铃病可采用 30%恶霉灵 1000 倍液或80%乙蒜素水剂 1000 倍液与 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等复配,均匀喷雾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可采用 20%灭多威乳油 1500 倍液,或 夫菊酯乳油 1000 倍液喷雾防治;烟粉虱可用黄板诱杀或用 10%吡虫啉 1000 倍液、维菌素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五、喷乙烯利促吐絮晚熟或秋桃比例大的棉田,霜前不能正常成熟和顺畅吐絮,适时适量喷施乙烯利,可使棉铃提早吐絮,提高产量和品质。 使用乙烯利催熟不宜过早,一般在 10 月上旬,选日最高气温在 20以上的晴天,每亩用40%乙烯利水剂 150200 毫升,对水 50 公斤,对棉株全株喷洒,重点喷在上部晚秋桃上,可促进早熟,减少烂铃。 为了保证药效,应当随配随用,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喷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