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高支模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2)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3)使用后拆卸下来的钢管及其构件,将有损伤的钢管及构件挑出,重新维修,严重损坏的要剔除更换。 (4)钢管支撑可调底座及可谓托座螺纹上的锈斑及混凝土浆等要清除干净,用后上油保养。 (5)搬运时,钢管、扣件等不能随意投掷。 五、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本工程砼浇筑采用泵送施工; 本工程采用 现场大型砼拌合站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原则:以施工缝为施工流水段,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梁后板。 混凝土浇筑过程应严格按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程序进行,在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加固。 如果支架沉降、位移达到报警值时,安全员应即报告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施工负责人查明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加固措施。 发现险情,安全员、现场施工负责人要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撤出危险范围。 支顶安装时,应考虑上下层支顶要在同一位置上。 砼浇筑时,先浇筑砼柱、墙,在 3~ 7 天后,墙、柱砼达到一定强 度后,方可浇筑梁板砼。 六、支模监测 项目部准备在现场采用水平仪及经纬仪进行施工过程自我监测。 监测项目:支架沉降和水平位移,以及支承地面稳定性沉降观测。 测点布设:在 1/2 跨位置,每个监测剖面布设二个支顶水平位移监测点、三个支顶沉降观测点。 监测频率:模板的沉降测量由专人专职负责。 在开始浇筑前测量一次,记录此值并以此值为初始值;在浇筑时,每隔 30min 测量一次,并与初始值相对比,得出沉降、位移量。 变形监测预警值: 梁的支架沉降位移预警值取 8mm,沉降位移允许值取 10mm;梁的支架水平位 移预警值取第 11 页 共 56 页 5mm,水平位移允许值取 8mm。 注意事项:对焊接钢筋、线锤、标示角钢等应做好保护,并挂好警示牌,防止人为破坏。 当沉降量超出预警值时,立即通知作业人员进行疏散,并通知相关部门人员来处理。 七、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前由施工员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钢管支架搭设、模板安装等按规范要求安装。 施工场地必须平整、无杂物并做好排水措施。 钢管组合安装前应检查是否有破损、立杆是否变形、焊口是否有裂缝,确保钢管的质量。 模板安装中,严禁使用有裂缝的松杂枋木,对梁底所使用支模松枋木,应事前检查,挑选完好的枋 木。 梁、板底模板按规范起拱确保模板和支顶系统不变形。 模板安装中或完成后,由质安员、施工员在现场指导监督,确保模板支顶方案得到落实和按规范施工,高支模搭设施工完成后安规定进行办理验收。 浇筑过程中,派专人监测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施工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22020 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20( 2020 年版) 、《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20 等的有关要求; 扣件螺栓拧紧 力矩为 40~ 60N m。 用于施工的钢管、扣件要按规定进行质量检测,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扣件。 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 500mm。 八、安全技术措施 (一)一般安全措施 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 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安装和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安全帽和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模板及配件进场应有出厂 合格证或当年的检验报告,安装前应对所用部件(立柱、楞梁、吊环、扣件等)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应严格按施工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施工。 满堂模板、建筑层高 8m 及以上和梁跨度大于或等于 15m 的模板,在安装、拆除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向作业班组第 12 页 共 56 页 进行施工操作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班组应对照书面交底进行上、下班的自检和互检。 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立柱底部基土应回填夯实。 2)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 3)垫底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4)立杆的规格尺 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5)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应可靠。 6)安全网和各种安全设施应符合要求 在高处安装和拆除模板时,周围应设安全网或搭脚手架,并应加设防护栏杆。 在临街面及交通要道区,尚应设警示牌,派专人看管。 有关避雷、防触电和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 的有关规定。 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动力线应采用绝缘电缆线,且不得直接固定在钢模板上。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并应制定夜间施工的安全措施。 施工用临时照明和机电设备线严禁非电工乱拉乱接。 同时还应经常检查线路的完好情况,严防绝缘破损漏电伤人。 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 且不得将模板支搭在门窗框上,也不得将脚手架支搭在模板上,并严禁将模板与上料井架及有车辆运行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 支模过程中如遇到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模板或支架连接稳固,不得浮搁或悬空。 拆模中途停歇时,应将已松扣或已拆松的模板、支架等拆下运走,防止构件坠落或作业人员扶空坠落伤人。 1作业人员严禁攀登模板、斜撑杆、拉条或绳索等,不得在高处的墙顶、独立梁或在其模板 上行走。 1模板施工中应设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报告有关人员处理。 当遇险情时应立即停工和采取应急措施;待修复或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二)混凝土浇筑安全针对性措施 模板体系必须经过有关方验收合格并办理完毕签证手续后方允许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由梁中向两侧对称浇筑,梁高度大于 1000mm 的梁分层浇筑,分层高度不大于500mm,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在其下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不大于 1h。 浇筑 设备不得碰撞或直接搁在模板上,振捣时用细棒密振,不使用大功率振动棒,以减小对模板的侧压力。 砼施工时配备 3 个木工跟班随时检查楼板支顶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必要时停止砼浇筑 ,将问题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砼浇筑前必须做好模板系统内人员的清场工作,浇筑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模板系统下。 浇筑楼板及屋面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整平,不得让混凝土大量堆积在某个施工面,楼面的第 13 页 共 56 页 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 300mm,造成局部荷载过大而对模板及支撑不利。 砼浇筑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及支撑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工,迅速疏散作业人员,组织人力排除险情,方能复工。 振捣器电缆不得在钢筋网上拖来拖去,以防破皮漏电, 电缆长度不应超过 30 米,操作者应穿胶鞋(靴),戴绝缘手套。 振捣器需维修保养时必须切断电源。 施工现场电动振动设备应有专人使用,不能随地丢放。 九、雨季施工措施 ①做好汛前和雨季来临前的检查工作,及时认真整改存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汛期和雨季来临期间要组织昼夜值班,做好记录,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暴雨警报。 安排好应急疏散通道及安全集结中心。 ②雨季来临之前,加固临时设施,大标志牌,临时围墙等处设警告牌;疏通好 施工场地内的下水管道和雨水井,保证排水畅通,保证场地雨后不陷、不滑、不泥泞、不存水。 ③雨天作业必须 设专人看护,存在险情的地方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禁止作业施工。 ④检查机械防雷接地装置是否良好,各类机械设备的电气开关应做好防雨准备。 大风雷雨天气应切断电源,以免引起火灾或触电伤亡事故。 风雨过后,要对现场的临时设施、用电线路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当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⑤各区高支模,必须设置避雷装置,且其周围有排水设施。 ⑥机电设施要经常检查接零、接地保护,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防止漏雨,并随时检查漏电装置功能是否灵敏有效。 ⑦脚手架底部地基要做好排水。 ⑧钢筋要用枕木或木方、地垄等架高,防止沾泥、生 锈。 ⑨浇筑混凝土前,要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 现场足够的覆盖材料,要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不被雨水冲刷,已喷脱模剂的模板不被雨水冲掉。 十、防台风措施 ( 1)台风季节应特别提高警惕,随时做好防台风袭击的准备。 设专人关注天气预报,做好记录,并与市气象台保持联系,如遇天气变化及时报告,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 2)成立台风期间抢险救灾小组,密切注意现场动态,遇有紧急情况,立刻投入现场进行抢救,使损失降到最低。 ( 3)遇 6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支撑不滑时再进行工作。 ( 4)对施工现场应进行全面详细检查,如有拉结不牢、排水不畅、漏雨、沉陷、变形等情况,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问题严重的必须停止使用。 风雨过后,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重点抢修。 第 14 页 共 56 页 ( 5)台风到来之前,应对现场的机械、脚手架、及未装好的钢筋、模板等进行临时加固,堆放在楼面、屋面的小型机具、零星材料要堆放加固好,不能固定的东西要及时搬到建筑物内。 ( 6)在台风来之前要立即对模板、钢筋特别是脚手架、电源线路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经现场负责人同意方可复工。 ( 7)在台风来之前抗风及抗雨领导小组应组织抢险队集结待 命,统一指挥,随时准备排除危险隐患。 安排好应急疏散通道及安全集结中心。 ( 9)科学、合理安排台风期间施工,使工程不会因此而处于停工状态。 提前安排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做到有备无患。 台风过后,全体动员进行抢险救灾,全面检查已施工工程的质量状况,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使工期损失降到最低。 十 一 、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 组 长: 张伟 电 话: 13763383165 副组长: 王震国、韩国忠、张胜利、刘建华、张文辉 电 话: 15899964886 组 员: 任林 波、宋会亮、陈晨、赵文胜、李凯 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组长,由应急救援组长指挥对伤员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 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本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及请求救援。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 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 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 n架 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第 15 页 共 56 页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①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 (%NaCl 溶液 )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②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③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 1/2处 (靠近心脏位置 ),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 1/3处。 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 每隔 25~40 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 ~1分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 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 (1)施工项目在班组作业前必须要结合工作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并保持出入口畅通。 (2)在施工危险区域悬挂对口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 按规定设防护措施。 保持出入口畅通,有计划清理拆除下来的材料,严禁阻塞通道。 (3)当支模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倒塌、坍塌,不要慌张,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