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某某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产率、机械设备使用率、质量合格率和管理工作效率。 并籍以保证工程总体计划的完成。 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对裙房 、主体、标准层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详见图三《施工流水段划分及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流向示意图》。 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包括基础土方开挖、基坑排水措施、地基降水防上浮措施、施工机械设置和各种施工用房的搭设、施工道路的铺设、场容、场貌处理 、对外联系和有关协作事宜的洽谈。 某某工程 6 6 主体施工阶段 根据工程施工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配备相应的木工、瓦工、砼工、钢筋工和各专业工种,采用立体交叉平面流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互不耽搁,直至工程施工验收交付。 内外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 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各专业工种预埋、预留等穿插进行 , 各施工班组在保证工期情况下 , 施工中适当调整劳动组合,安排砌体工程、内装修和管线设备的初安装。 第二节 施工管理组织体系 胜龙大厦是一幢多功能的综合楼,根据工程的规模、结构特点、质量工期以及甲方要求,我公司对该工程实施项目管理法,建立以项 目经理为首的管理体系,对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成本核算等进行全面技术管理。 项目管理体系见附图《胜龙大厦工程管理体系方框图》。 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见附图《胜龙大厦工程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表》。 第三节 场地使用及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施工场地相对狭小,施工时对现场177。 以下和177。 以上施工平面布置分两次进行周密细致的研究考虑,确定合理、经济、长效的方案。 对177。 以下平面布置方案,由于现场基坑开挖及放坡,现场可利用的场地十分狭小,因此,钢筋、模板等半成品及材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材料计划,分期、分批 及时采供,钢筋的半成品利用本公司在宁大光路基地这十分有利条件自行解决,不需麻烦甲方,现场只设办公室与职工宿舍等临时设施,具体布置详见附图《177。 以下施工平面布置图》。 177。 以上平面布置方案,等基坑施工完毕,进行回填,可增加现场的使用面积,灵活布置施工现场,具体布置详见《177。 以上施工平面布置图》。 某某工程 7 7 第四节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配备专职施工、质检技术人员; 2.熟悉施工设计图及相关的施工验收和结构规范。 组织参与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签署。 3.编制和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关 键部位施工方案,工程施工预算和工料计划。 4.编制半成品加工计划及材料订货计划。 5.做好施工前,材料试验、砼试配工作。 6.做好测量控制点、水准点、沉降观测点设置。 7.按贯标要求建立各类技术、质量资料档案。 现场准备 1.按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要求调配、组织各工种劳力进场。 2.提供建设单位甲供材料计划,包括规格、型号、品种和数量,供应时间。 3.自行采供材料按期、按量、按质、组织采购,运输进场。 4.场地平整,满足“三通一平”。 施工用电准备 施工用电由现场平面布置决定,考虑最短线路布设,沿建筑物四 周布置动力、照明主干线。 考虑塔机吊物的影响,采用埋地电缆接至主配电箱。 各楼层施工用电利用电管井设置垂直电缆,各楼层设置分配电箱。 现场施工用电需求量计算如下: 考虑机械全部使用时 P 计 =(k1 ∑ pc+k2 ∑ pa+k3 ∑ pb) 综合考虑施工用电约占总用电量的 90%,室内外照明用电约占 10%,按上式简化为: P 计 =(k1 ∑ pc+ 计 )= ∑ pc = 582 =433(KW) 所以建设单位提供最大供电量 200KW即能满足。 但为防止意外停电,我们自备某某工程 8 8 75KW发电机一台,以满足混凝土施工需要。 施工用水准备: 现场施工水管从市政管网接驳,利用高扬程潜水泵抽送至各楼层施工用水区,确保施工用水和混凝土养护用水。 现场用水量计算如下: (1)施工用水量: q1=k1 [∑ Q1N1K2/(8 3600)] = [(100 250)+65 200] (8 3600) =按每人搅拌 100M3 砼 , 砌筑 65M3 砖计算。 (2)消防用水量: q4=10(I/S) (5)施工现场总用水量: Q1=q4+ q1=(I/S) (6)供应网管管 径选择: D1=4Q1/(π v 1000)=400mm 所以施工现场选用 DN40 即可。 现场排水: 现场生活用废水、雨水、污水利用现场基坑周围修筑的砼排水沟有组织排进市政排污井。 详见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某某工程 9 9 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 第一节 垂直运输设备和施工机械选择 本工程总的横轴方向为 米,纵轴方向为 32 米,中间 5~ 6 轴间为公用走道,根据现场总平面图布置要求及材料运输出入口和材料堆放的具体情况,垂直运输设备选用一台 QTZ40TM 塔吊,安装在 F 轴 11 轴之间距 6 轴 2 米,吊车基础边缘线跟 F 轴线重合 (吊车基础的尺寸是 4000 4000), 其基础的顶标高必须控制在 米以下,方可不影响上边基础梁的施工,其他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胜龙大厦工程机械设备一览表》。 第二节 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脚手架考虑全部采用全封闭双排落地式组合脚手架,外加竹篱笆及双层安全网, (尼龙 30mm和塑料 5mm 眼安全网 )。 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水平方向底层一步架采用满铺竹笆板,向上每隔三层满铺竹笆板,其余采用钢网片以满足防火要求。 垂直防护作业面 1m高采用竹笆片封闭,并用 5mm 安全网全封闭。 见附图《外墙脚手架平面布置图》。 第三节 施工测量 1. 测量仪器的选用 本工程选用一台 J6 激光 经纬仪,另外选用一台 S3 型水准仪作为抄平放线和校核之用,同牌号同规格 50m钢卷尺三把,精密水准尺两付。 2. 定位依据 本工程基本呈长方形,定位时依据业主提供的建筑红线及水准点与本建筑物轴线的相互关系,建立出施工定位依据控制网,通过详细计算,精确测定出建筑物各某某工程 10 10 轴线。 3. 平面控制及垂直度控制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精控粗放的控制原则。 177。 以下轴线控制,利用设立于自然地坪上 1 轴、 11 轴、 A 轴、 M 轴上的轴线控制桩 ,并注意保护好主轴线控制桩 ,用 J6 经纬仪引下并进行闭合测量, 1 轴跟 A 轴两轴线的角度是 否为 90176。 (正反方面两次校核 ), 将其轴线点引至砖护壁上 , 再用钢卷尺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其它各轴线测定, 米以上控制在 米的板面上轴线控制基点,建立控制坐标,上层结构层施工时,在其基点相应位置留 150 150 孔洞,保证上下通视,辅助激光经纬仪向上传递或用大线锺吊重线向上引测,同时利用外留的轴线(在每个拐角部位均要外留)进行控制,内外控相结合 , 以充分保证其控制精度,其测距精度不低于万分之一,各轴线控制点、平面位置详见附图。 4. 标高控制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将业主提供的水准高程点引测至施工现场附 近,做成埋地式固定点。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布置两个,一个作为引测点,一个作为复核点。 作为施工中高程控制依据,具体位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向上或向下传递标高均采用铟钢尺和铝合金塔尺施测。 每个施工楼层设置两个高程控制点,一个引测,一复核,并在每层建立标高控制网,引测高程采用往返测法,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超过 3mm,建筑物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超过 3h/10000,但每个楼层在利用高程控制点时,必须进行联测,其闭合差≯177。 2mm, 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楼层的控制标高。 5.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本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沉降观 测点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沉降观测采用 DS1 级精密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往返测量。 按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定期测出建筑物的沉降量,其具体观测方法详见第七章。 某某工程 11 11 6. 电梯井壁垂直度控制 电梯井的平面位置采用建筑物轴线进行控制,考虑到电梯井的垂直度要求严格,为了保证其垂直度,在电梯井壁上,按建筑物轴线的相应位置定出电梯井的井壁控制线,随着井壁的上升,在井壁上用铅直线弹出轴线,要求木工立模时,在楼板上弹出与井道相应的垂线,安模时该垂线应与井道垂线重合,为了保证铅垂线的准确性,每隔四层采用大铅锺对所弹出的铅直线进行校核,确保 井壁全高单面垂直度偏差不能超过 10mm。 第四节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的顺序 测量放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 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特点,基坑开挖准备分两层进行,必须严格按照其放坡的灰线进行开挖,因地形影响,放坡按两个坡度进行,即北边和 L轴 6~ 11 轴按 1: 放坡,开挖时,考虑用两台挖土机进行,由北向南,依次类推,本工程总的挖土量为11850m3,每天开挖的数量不少于 1100 m3,故需要 10 天完成,挖土单位必须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严格控制标高,最后一层土必须控制在 米,预留平整 土是 米,此时,施工单位必须安排人员进行整平,并进行护壁砌筑,砌筑时,可以挖出的作业面有 6 米左右即可砌筑,以防暴露时间过长,引起塌方。 在开挖过程中, 1 轴上 AM 的砖护壁起点从 1 轴向外 米开始砌筑, A 轴 1~11 轴、 M 轴线 1~ 6 轴砖护壁起点是从 M 轴 A 轴向外 为开始砌筑,砖护壁的厚度最下面为 500, 1/3 处为 370, 2/3 处是 240,砌筑砂浆用 50水泥砂浆,砌筑前砖必须提前浇水湿润,且砖跟土方之间的缝隙用砂浆填满(< 5cm),确保砖护壁质量。 因本工程西北角地表水渗漏较严重,在开挖过程中,很容 易引起塌方,故在基坑开挖后,随即进行护壁,在 A 轴线 1~ 9 轴部位采用砼立柱进行浇筑,内配Φ 18钢筋,间距为 3 米 , 在其 2/ 3h 处浇置砼圈梁,在立柱之间再进行砖护壁砌筑,其具体做法见图,在 L轴线上 6~ 11 轴处,因 L轴距东边的住宅较近,为了确保已建某某工程 12 12 建筑物的安全,故在此部位进行灌注柱护壁,灌注柱浇好后,在柱中间随即进行砖护壁砌筑,砖墙的接头缝不需太密实,以便水的渗透。 此外,墙体内必须有拉结筋与柱筋相连,下层柱浇筑砼垫层,四周滞留水流入坑内,有组织流入基坑内的集水井。 注意事项 在开挖过程中,因北边和东南角靠围墙 较近,因此在开挖时必须派专人进行看护,确保施工安全。 第五节 基坑排水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水的渗漏量较大,为了确保基坑不受影响,故在基坑开挖时,在坑的两侧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明沟的深度必须低于坑表面 50cm,集水井低于坑底 米,集水井的数量为 14 个,排水时,采用电动潜水泵随时将地表水排入沉淀池,沉淀后排向外管网,在施工过程中,派专人进行值班,确保土方开挖的正常进行。 对于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排水沟和集水井的开挖和砌筑,其具体位置和尺寸详见《砖护壁图及其平面图》。 对于承台内、电梯井以 及水池等处,必须在基坑的一侧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的深度要低于坑底 50cm 以上,同样是用砖进行砌筑,下面回一些砾石,以防砂土堵塞水泵而影响排水,对于基础梁板,在浇筑垫层时,可将基槽中间提高 1cm左右,将其水流向基础承台的集水井。 第六节 验桩及桩头处理 1 工程桩挖出后,本着出一批验一批的原则,尽快组织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桩基施工单位共同参加桩基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若桩位有较大偏差时,应立即请设计单位进行技术处理,桩基验收和检验工作可安排与土建施工穿插进行,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 此外,桩 基施工及验收所有的技术资料必须及时收集归档。 2 桩头凿除:桩头凿除可采用空压机凿除一定标高后人工修凿,凿桩时注意桩某某工程 13 13 头锚固于底板,长度按设计规定,锚入不小于 100mm,桩头钢筋锚入底板不小于 45d,长度不够时采用同型号、规格钢筋加焊至锚固长度,凿桩工作可与垫层施工交叉进行(切记垫层的砼严禁掉入桩头上)。 3 垫层浇完后 , 用墨线在垫层上分出底板钢筋位置,放好一个方向的底层钢筋后再处理桩头锚筋,以免锚筋占位致使底板钢筋出现交叉矛盾。 第七节 钢筋工程 1. 施工准备 1.钢筋作业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要求。 翻样时要 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即考虑钢筋交汇处相互穿插条件,钢筋相互之间、钢筋和预埋铁件之间、钢筋与安装预埋之间要相互避让,避免现场硬撬硬打影响质量。 2.严格执行配料单审核制度,配料单上应有主管、审核签字后方可开出配料表交付制作。 3.材料质量是保证钢筋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之一,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有合格证(或质保书),合格证必要的数据应齐全,合格证的发货批号、炉号等必须与钢材上标识相符,没有合格证或订货不符的钢材不得进场。 进场钢筋按有关要求进行分批取样检验。 4.施工作业层要执行交底制度,翻样、绑扎前,钢筋工长要组织技术 交底,解决施工重点难题,使操作人员的心中有数,照章作业。 2. 钢筋接头 1.地下室底板、梁、柱地上框架梁、柱等钢筋直径≥Φ 22mm采用冷挤压套管连接方式,直径 Φ 22mm 竖向钢筋优先采用电渣压力焊,水平钢筋尽可能采用埋弧焊。 2.抗。建筑土木]某某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推荐
平面钢筋由人工抬运至施工点。 钢筋的安装、绑扎 钢筋的绑扎严格按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前检查预埋钢管的位置、尺寸、大小,并调校;绑扎时锚固长度、搭接接头长度及抗震等按设计及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 垫块处理 柱脚与梁柱交接处均采用Ф 14L100 钢筋作撑铁以保证柱钢筋不移位;柱脚 用 4 根 L100 ф 14 定位筋固定;梁口 @1000 采用一根Ф 14
算,填拱板(拱垫板)、山花板等均以平方米计算。 二、古式木门窗:按窗扇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屏门框档 ,木门抱坎、下坎按延长米计算。 三、圆形玻璃窗、百叶窗制作和安装按窗框外围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四、古式栏杆按平方米计算,如图纸未注明窗台板长度时,可按窗框的外围宽度增加 10厘米计算。 窗台突出墙面的 宽度,按抹灰面另加 3厘米计算。 五、窗台板按平方米计算,如窗台板未注明长度时
1、年来,玉米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玉米叶斑病、苗枯病、粗缩病、锈病、褐斑病、纹枯病等发病面积较大,危害加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玉米病害加重的原因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特别是单一的连片连年种植,有利于病虫源积累。 气候条件适宜。 全球气温变暖,冬季气温偏高,给传毒昆虫创造了良好的适生环境。 品种抗病性差,有利于病原菌浸染。 如掖单 4、掖单 12 和掖单 13 等品种易感粗缩病
1、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2 种。 米全生育期均可感病,苗期受害重,抽雄前为感病阶段。 感病植株矮小,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条纹。 受害幼苗在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纹,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状,在新叶上最明显。 玉米 12 片叶即可出现症状,7 叶前后发病最严重。 有些病株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条纹,最后干枯。 有些病株黄弱、矮小,生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