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害加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内容摘要:

1、年来,玉米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玉米叶斑病、苗枯病、粗缩病、锈病、褐斑病、纹枯病等发病面积较大,危害加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玉米病害加重的原因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特别是单一的连片连年种植,有利于病虫源积累。 气候条件适宜。 全球气温变暖,冬季气温偏高,给传毒昆虫创造了良好的适生环境。 品种抗病性差,有利于病原菌浸染。 如掖单 4、掖单 12 和掖单 13 等品种易感粗缩病、叶斑病。 )连作使病源菌在土壤中积累,特别是玉米秸秆不经过处理直接还田,使土壤带菌量增大。 蔬菜反季节生产,特别是保护地蔬菜生产,有利于病毒和传毒昆虫的越冬和繁殖。 )种子收获期淋雨或贮藏期湿度大,种子带菌量大,播种时不 2、进行药剂处理,有利于苗期病害发生。 施肥比例失调。 偏施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用量少,植株生长过旺,抗逆性差。 防病意识淡薄。 由于玉米生长中后期气温偏高,植株高大,施药不方便,加之农民对防病的认识不足,一般防治较晚或根本不进行防治,致使病害严重发生。 二、防治对策1、选择和推广抗病品种。 如掖单 11、掖单 20、农大 108、鲁丹 50 等品种属较抗病性品种。 各地根据病害因地制宜地选种,利用现代同新技术培育多抗性品种,这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最有效的措施。 2、种子处理。 用多菌灵、立克秀、粉锈宁、玉米种衣剂等包衣,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预防苗期病害。 3、轮作倒茬。 优化种植结构,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病 3、原菌积累。 与大豆或其他作物间作,有利于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 4、加强田间管理。 精耕细作,调整播期,由历年的 5 月 20 日改为 5 月 30 日 日进行,有效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盛期,切断灰飞虱的生物链。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并结合间苗、定苗拔掉病株以减少毒菌源;及时中耕排涝,并彻底清除地头、路边、沟渠、菜地等杂草,减少灰飞虱传毒介体的越冬寄生,创造有利于玉米生长的环境。 5、清洁田间。 及时摘除底部病叶、老叶以减少毒源和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销毁,并深翻土壤,消灭菌源,减轻发病。 6、科学用药。 及时化学除草,改善通风条件,增强抗逆能力。 及早喷施多菌灵、粉锈宁、立克秀防治苗枯病、纹枯病。 偏旱年份,及时喷施蚜虱净、久效磷等防治蚜虫、灰飞虱等传毒介体,在粗缩病、矮花叶病等发病初期,喷施病毒A、植病灵、菌毒清、赤霉素等,以减轻病害。 7 月份以后,用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等喷雾,10一次,连喷 2,可兼治多种病害。 在锈病、纹枯病发生较严重的地块,用禾果利、粉锈宁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