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家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 400 多万亩,玉米病虫害常年发生总面积 2000 多万亩次。 玉米田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苗期害虫和玉米螟,主要病害有黑粉病、病毒病,不同年份个别品种发生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 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 一、主要症状玉米心叶期钻食心叶,当心叶展开时形成排孔。 抽穗后蛀入茎秆或穗茎内,在穗期还可咬食玉米花丝、嫩粒或蛀人穗轴中。 被害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茎秆被蛀后易被风折断则损失更大。 二、冬春季成虫羽化前采用铡、轧、沤、泥封等方法处理玉米秸和穗轴,消灭越冬虫源。 花叶率达 10%以上时,在抽雄前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以颗粒剂防 2、治效果最佳。 可用 硫磷颗粒剂或 1%1605 颗粒剂,维因和 3%呋喃丹颗粒剂灌到玉米大喇叭口内,也可用 50%乙基 1605 乳剂1 千克用 10 千克水稀释拌入 50 千克过筛的细炉渣颗粒上,撒入大喇叭口内,每株适量。 如心叶期中期花叶率已达 30%以上时,应先防治一次,到心叶末期再治一次。 穗期发生时,可用 50%敌敌畏乳油 800 倍1000 倍液滴灌雌穗花丝心。 00 亿/克的 剂或 苏云金杆菌细菌农药,每亩用 10 倍的颗粒剂在心叶末期撒施效果很好。 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粉病又叫玉米瘤黑粉病、乌米,发生普遍,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主要症状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和腋芽等幼嫩组织均 3、可受害,被害部位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为白色有光泽的柔嫩组织,病瘤逐渐长大变成白色或灰黑色,内部充满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最后外膜破裂,放出冬孢子。 二、发病规律玉米黑穗病的孢子传播途径广,可以通过土壤、水流、气流传播;也可以通过人的农事操作及农机具传播;还可通过调运粮食、种子传播。 此病害侵染期在玉米发芽期。 三、防治措施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中心,包括“种、药、拔”三项的综合防治措施。 9,尽量不种掖单品种,可种鲁原单 14、沪单 4、莱玉 2 等抗性较好的品种。 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拌种。 可用 20%粉锈宁乳剂 200 毫升拌种 50 千克或 50%种,也可用玉米种衣剂包衣后再播种。 要等到病原 4、孢子成熟即病部变黑,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拔除,把病株及时集中焚烧,消灭传染源,切不可随意丢放。 市常发生的是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 一、主要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苗期受害重,5 叶期6 叶期即可表现症状,病苗叶片浓绿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9 叶期10 叶期,病株节间缩短,矮化明显,常不及健株的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 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形,花丝极少,多不结实。 二、发病规律玉米 5 叶期以前易感病,10 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感染发病也轻。 如果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实行以农业防治为主, 5、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其核心是控制毒源、降低虫源,躲避危害。 08、鲁玉 2、鲁单 50 等。 整播期,适当晚播,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期。 彻底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减少毒源。 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增强玉米抗病力。 残效期长的农药(呋喃丹)拌种会有效的杀死传毒媒介,降低玉米被侵染的几率。 玉米苗期喷洒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亩用 20 克25 克,消灭传毒媒介。 在玉米 1 叶 1 心期,亩用 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每 7 天8 天喷 1 次,连喷 3 次。 玉米茎腐病玉米茎腐病又叫青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的土传病害。 病株早衰,籽粒不饱 6、满,减产严重。 一、主要症状病害在乳熟后期株最初表现萎蔫,全株叶片突然褪色,无光泽,叶片自下而上失水变成青灰色并干枯,呈现青枯症状。 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骤然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时较为多见。 从始见病株到全株显症,一般需1 周左右,短的仅需 1 天3 天,长的可持续 15 天以上。 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折倒,破开后可见茎髓组织变褐分解。 籽粒无光泽灰暗,排列松散易脱粒。 二、发病规律玉米茎腐病是以土壤带菌、侵染主根部为主的系统性侵染病害。 通常当玉米进入乳熟期,植株开始衰老抗病性降低,病原菌才开始向茎基部发展,此时遇到适合的气候条件,降雨并且雨后暴晴,就会迅速发病。 玉米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大,发病重。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栽培技术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 8、丹玉 16、沪单 1 号等。 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 适期晚播能减轻茎腐病的发生。 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造不利于茎腐病发生的生态环境。 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可明显降低发病率。 有条件的实行轮作倒茬防止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侵染,减轻茎腐病的发生。 可用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 克150 克,对水适量,拌种 50 千克。 专利查询。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关推荐
电梯门, ~ —— 压力差 ( ) —— 指数 (一般取 2) ——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 漏风门的数量 当采用常开风口时:取楼层数 防烟系统设计计算 前室、合用前室或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 式中 —— 保持加压部位一定的正压值所需的漏风量 ( ) —— 每层电梯门或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 ( ) 门缝宽度: 疏散门, ~ ; 电梯门, ~ —— 压力差 ( ) —— 指数
1、产条件不断改善,高产(高潜力)品种的应用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玉米主产区实际达到的产量完全可以超过气候土壤生产潜力。 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光温是不可控的,而水分,土壤条件是可以采取人为措施予以改善的。 如自然降水不足的产区可以引水灌溉土壤贫瘠的可以改土造田,培肥地力,去实现高产。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一、培育、选用综合性状好的耐密型玉米实践表明:种植综合性状好的耐密型玉米是实现高产
1、何使用。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一、甲草胺。 别名拉索,又名草不绿,48乳油。 甲草胺为选择性苗前使用的除草剂,可防除 1 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 施用后被杂草幼芽吸收,使幼芽不出土即被杀死。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使用,每亩用量 175升。 甲草胺对大豆安全,故也适用于玉米与大豆间作地化学除草。 二、乙草胺。 50乳油,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 1 种除草剂。 可防除 1
1、麦“两晚”增产技术玉米、小麦是我县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 240 万亩左右,为科学利用光热资源,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挖掘玉米、小麦两大作物的节水,增产潜力,今年全省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节水技术。 该项目技术简便易行,不需增加生产成本,只需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和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实现小麦节水。 1、玉米适时晚收。
、症状初期叶鞘发生黄色水渍状、菱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以后逐渐侵入基部,造成茎组织溃疡而腐烂,三、四天后病株就萎蔫或自然折断。 气温高、湿度大、雨后天气潮湿、闷热、氮肥施用偏多,都会促使茎腐病的发生和蔓延。 二、防治方法1、在发病初期及时剥去茎基部染病的叶鞘,以阻止病向基部扩展。 2、如果病害已侵入基部,茎腐面积又比较大,可以用 20%的石灰水或硫磺浆(硫磺 150 克、骨胶 30 克、水 300
,托梁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 顶升速度应一致,前后应交错进行,高差不宜过大。 3用滚动法装卸车时,滚道的坡度不得大于 20 度,滚道的搭设应平整、坚实、接头错开。 滚动的速度不宜太快。 必要时应设溜绳。 在滚道一侧的车体下面应用枕木垫实。 3使用管子(滚杠)拖动 设备,管子的粗细应一致,其长度应比托板宽度长 50 厘米。 填管子,大拇指应放在管子的上表面,其它四指伸入管内,严禁戴手套和一把抓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