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及其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品种的更换及种植制度的变革,使我国的玉米产区的玉米粗缩病危害逐年加重。 据调查,山东省发病较重的地块一般发病率为 2030,个别地块可达 7080,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对山东省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该省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发病症状患玉米粗缩病的玉米病株植株节间缩短,矮化粗壮;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呈对生状,叶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轻者雄穗主轴缩短,能抽雄,但被半包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者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不结实。 2播途径玉米粗缩病是由玉 2、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病毒粒体呈球形,直径大于印 6070在于感病植株叶片的部分凸起细胞中,主要依靠灰飞虱传毒。 自然界灰飞虱的带毒率为 58,1 只带毒的灰飞虱可以连续使 35 株玉米受害。 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翌年春天迁入玉米田,灰飞虱在玉米地的存活时间很短,仅 46d。 粗缩病毒被灰飞虱传人玉米植株后,要经过 1525d 的潜伏期才能显示症状。 候条件。 暖冬造成灰飞虱越冬基数大,为毒源的积累创造了条件。 灰飞虱是传播玉米粗缩病惟一的介体。 且为持久性传毒,其种群密度以及自然带毒率的动态变化与病害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 春夏干旱、高温的气候也是该病害发生与流行的有利条件。 种 3、期。 夏玉米实行麦田套种,套种期一般在 5 月 1725 日,套种偏早,6 月中旬玉米 35 片叶期时正好与灰飞虱大量迁飞寻找寄主的时期重叠,玉米幼苗叶片鲜嫩,灰飞虱易吸汁传毒。 玉米敏感期(幼苗期)与一代灰飞虱成虫活动盛期是否一致,是玉米粗缩病发生乃至流行的重要影响因子。 间管理。 部分地块防治病虫草害不及时,管理粗放,虫源多,玉米瘦弱、抗性差。 物抗病性。 就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来看,尚未发现高抗玉米粗缩病的种质资源,大面积种植不抗病或抗性差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是导致玉米粗缩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3虫防病杀虫防病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途径。 玉米粗缩病是由带毒灰飞虱吸吮玉米植体汁液时传毒所致的一种病毒性 4、病害,目前在直接防病方面尚未发现有效的药剂和防治措施。 因此,杀虫、遏制病源、隔断传毒渠道是防病的有效措施。 各地需要具体调查和了解掌握当地一代灰飞虱的准确迁飞危害期,以便确定最佳喷药杀虫防病的时期。 可在玉米 7 叶期前使用 虱蚜乳油 11300 倍液及 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 600 倍混合液喷雾防治,隔 67喷 23 次,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尽管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缺乏较强的抗病性,此,要根据当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注意合理布局。 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节播期调节播期可以防病避病。 根据粗缩病的发病规律,调整玉米播种期,使感病最为敏感的玉米幼苗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期,山东省春播玉米应当提前到 4 月中旬以前;夏播玉米则应集中到 5 月底至 6 月上旬为宜,最好采用麦后抢茬直播,只有这样才能避开灰飞虱的迁飞和危害时期,减轻和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除杂草清除杂草可以减少灰飞虱的毒源。 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翌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 清除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粗缩病的危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