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内容摘要:

斑病的防治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采取以控制菌源为基础,病情监测为依据,改善栽培条件为手段,实施药剂防治为保障的综合防治技术。 (1)控制菌源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基础。 从三年监测结果看,在病区凡是使用未充分腐熟的玉米秸秆的地块,发病早而重。 为此,玉米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园内外的病残叶秆,收回集中堆沤,使其充分腐熟,还可采取秸秆氨化以消灭初侵染源。 (2)改进栽培技术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抗本地玉米大、小斑病的丰产良种;第二,要适期播种减轻发病;第三,要实行间套作和宽窄行种植,株数保持 50006000 株/667间,以增强田间通风通光能力,降低田间湿度,从而减轻发病;第四,要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适当增施氮肥减轻病害发生。 (3)加强病情监测。 设立多个监测点,指定专人预测预报,掌握两病分生孢子在大气中的密度和田间病害发生动态,为大面积防治及时提供信息。 (4)药剂防治是控制玉米大、小斑病的有力保障。 玉米大、小斑病一旦发生,只有采取药剂防治才能控制其传播蔓延。 三年来,在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病叶率达 5%时施药防治为宜,且连续喷施 2 次。 目前采用的药剂有 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 并采取统防、统治示范片,带动两病的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