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北广场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的规定,对梁底扣件应进行 100﹪检查。 6)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有项目负责人 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 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十一、监控方案 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 2)立杆是否松动,立杆是否 符合要求。 (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采用测扭扳手)。 ( 4)架体垂直度。 (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 7)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在浇捣高支模梁板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砼,浇砼的过程中,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 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再施工。 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 21 变形监测 1)监测方式 主要采用在大梁侧、结构中间、外 边缘挂塔尺的方式,保证塔尺上端固定在梁侧木枋或钢管上,下端自由悬空。 监测时,监测人员位置安排在施工区作业外侧。 混凝土施工至监测点范围 1米起开始监测,按每半小时测一次,并形成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现场主管,紧急撤离施工作业人员,并向领导及时汇报处理。 监控表如附表所示。 2)变形控制允许范围 序号 高支模区域 变形允许偏差 mm 检查工具 1 梁板挠度 ≤ 10 水准仪、塔尺 3)异常情况处理 检测过程中,如发现梁板变形值超过允许偏差范围,停止施工,并撤离施工人员,并向主管领导汇报,研究处理方案进行加固。 ①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 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 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 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 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 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 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 ②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 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 成排柱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再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 22 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 单根柱高度不超过 4m时,宜采用木材、钢管或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 45176。 高度超过 4m,应采用248。 10~ 12 工具式拉筋,用花篮螺栓收紧,邻近柱模板之间可用水平连杆、剪力撑、或交叉拉筋相连。 边柱要求 3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 采 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 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 60176。 ,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 ③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 楼梯模板踏步标高应根据楼梯粉刷层及上、下平台楼地面的不同厚度进行调整,防止起步、收步与其他踏步高度不同。 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 ④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 (间距不得大于 40cm),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 柱边中部加拉螺栓。 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 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 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 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 对拉螺栓应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则受力后将发生错动而失去作用。 对拉螺栓的拧紧程度应适当,拧得太松,模板在受力后即外凸,起不了固定模 板位置的作用;拧得太紧,易造成滑牙,最终也失去对拉螺栓的作用。 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力。 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 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的拉杆。 竖向构件应分层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 ⑤楼梯底板厚度不足、底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为确保楼梯板厚度的正确,应提高锯齿形外帮板的制作安装质量,减少误差。 同时,在安装踏步侧板时,应在踏步侧板下口垫上与混凝土板厚相 同的小木块。 当混凝土浇捣 23 到该处时应随手将它取出。 楼梯模板下面,应根据受力大小,合理设置搁栅和支撑系统。 支撑不仅应与牵扛垂直,也应与搁栅垂直;支撑下部用对拔榫固定,相邻支撑必须用水平拉杆连接,支撑下面地基土必须预先整平夯实,并加设垫板,地基土不得有积水,以防因支撑下沉、失稳而造成模板变形或胀模。 ⑥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预防措施 立柱必须置于平整的坚实土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或铺设垫板。 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不小于 4m 时,安装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⑦漏浆的预防措施 木模板拼缝处应平直刨光,拼板紧密;浇混凝土前 要隔液浇水,使模板润湿膨胀,将拼缝处挤紧。 边柱及外侧模板下口应比内模板落低 50mm,以便使其夹紧下段混凝土,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浆现象。 梁与柱相交,梁模与柱连接处应考虑木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可稍缩短些,使混凝土浇灌后梁模板顶端外口刚好与柱面贴平,从面避免梁模板嵌入柱、墙混凝土内,但梁模板也不能缩短太多,否则膨胀后未能贴平柱、墙模板,又会发生漏浆现象。 板底模板与梁接合处,也应用方木镶接或用阴角模板;板底模板也应考虑浇水润湿后膨胀因素,适当缩小模板尺寸,这样既可防止漏浆,又可避免板底模板嵌入 墙、梁内,且便于拆模。 ⑧拆模时出现缺陷的预防措施 混凝土拆模强度应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掉棱缺角为准。 一般非承重的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 1Mpa;门窗洞口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 4Mpa,承重模板应按规范要求决定拆模时间。 大模板脱模后,应趁板面潮湿,粘在板面的混凝土残浆强度低,立即用长柄铲刀清理模板板面,然后涂刷新的脱模剂以备使用。 模板的构造要使模板易于拆除,拆模的顺序与安装模板的顺序相反。 拆模顺利,则不易发生掉棱缺角等破坏构件混凝土的现象。 十 二 、应急预案 及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危 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应急预案(应急措施) 24 危险性较大工程应急预案是指工程现场出现某些事故征兆或监控的应力、变形接近、达到报警值或地面、墙面出现裂缝现象但还没有形成安全事故时,指导施工单位应针对采取措施的应急预案。 1) 应急领导小组 由项目部成立事故应急工作小组,对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或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汇报公司领导小组,有序的救援工作。 组 长: 吴超 组 员: 工程抢险组: 叶才岭 吴金洋 刘培伟 卢文学 赵朝燕 董旺 救 护 组: 薛永峰 罗美兰 王 温成 高一龙 通讯材料组: 李永壮 刘海飞 廖明 现场保护住: 刘世防 王彪 王坤 2)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各机构职责 ( 1) 当工程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或监控项目出现接近或超出预警值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各小组正确采取应急技术措施,加固稳定危险区段,确保工程安全。 ( 2) 事故现场保护组;负责划出警戒区,维护现场秩序,有序撤退、疏散现场人员,保证现场交通畅通。 ( 3) 现场抢险组;负责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彻底加固危险区段,确保工程安全。 ( 4) 通讯材料组;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医院、消防、供电、 自来水等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 负责按应急措施准备资金,配备各种应急物资、设备、器材、救生设备和其 25 他应急设备。 ( 5) 救护组 :救护组成员平时应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演练,做好各种伤病员现场急救准备,随时待命。 3) 应急报告程序 现场监控人员一旦发现监控指标超标,或出现事故征兆应急时向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组长报警。 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应立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启动应急措施。 ( 1) 危险区段立即停止施工,并有秩序的离开现场。 ( 2) 各小组按应急措施对危险区段进行有效加固,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联络通报。 4) 针对应急事件的技 术措施 重荷载高支撑系统危险源分析主要危险源是模板支架系统的各类构件,出现破坏失稳。 比如立杆局部失稳,支承扣件滑移,水平杆件绕度过大,爆摸、架体侧向水平变形过大等。 应急预案首先要针对上面可能出现的破坏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比如架体水平侧向变形过大,可能原因有下列: ( 1) 施工层结构本身具有一定坡度,产生较大水平荷载,尤其是曲线形预应力结构进行纵横预应力张拉产生水平荷载,支模架体系承受较大水平荷载,如泵送混泥土管道的水平推力、风荷载; ( 2) 支模架体系的连墙件、连柱件布置太少; ( 3) 支模架体系的纵向、横向、水平 剪刀撑设置不合理; ( 4) 支模架体系立杆步距太大。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找出真正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事先针对性的制定相应应急技术措施,比如泵送混泥土管道产生水平推力,就必须采取措施将泵送混泥土管道产生水平推力,就必须采取措施将泵送混泥土管道支架与支模架隔离。 结构层产生的水平荷载则应分析出荷载方向、大小,在相应位置进行加固,增设横向支模联墙件、联柱件、剪刀撑缩小立杆步距等技术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措施预案 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一定范围的人身安全伤害事故,为做到有备无患,项目部在危险性较大应 急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机构建立在施工应急小组的基础上,仍必须以项目经理为首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机构的职责 ( 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是应对现场的安全突发事件,负责救险人员的器材、车 26 辆、通讯等救援工作的领导、组织、指挥及协调。 ( 2) 工程抢险组负责施工具体抢险救助工作,制止事故扩大,尽力救出伤员。 ( 3) 救护组负责现场对伤员的紧急救治,尽快送往医院抢救。 ( 4) 通讯、材料组负责对医院、消防、电力、公安局、上级主管部门的通讯畅通、准备好吊车、 型钢、切割机、草袋等各种救险材料、设备。 ( 5) 安保组: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证绿色通道畅通。 3) 控制现场事态发展、扩大的技术措施和抢救手段 ( 1) 成立应急抢险专家库,一旦出现险情,紧急联系专家,定出有效抢险救援方案。 ( 2) 确定事故区域范围大小、确定事故区域受困、受伤人员数量,围出警戒区。 ( 3) 工程抢险小组在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指挥下,立即运用吊车、切割机、钢管、型钢、千斤顶等各种设备,自坍塌事故区域外围迅速向事故区域中心加固,防止事故区域扩大,打通救生通道,并尽力抢救遇险伤员,同时专人电话立即联系医院, 做好抢救伤员准备工作。 ( 4) 现场如果有吊车(塔吊)在项目抢险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配合工程抢险小组进行抢险,及时卸荷或运抢险材料。 ( 5) 在防止事故扩大的条件下,首先积极抢救受伤人员,迅速从救生通道外运送医院救治。 ( 6) 现场需紧急救治的伤员,如骨折固定、大出血等,由进行救护人员按医护急救原则 ,紧急处理后迅速送医院抢救。 4) 制定现场抢救运送伤员的应急措施 ( 1) 救护小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拥有一定救护专业知识,定期进行培训和针对性的应急救护演练。 ( 2) 救护组在现场对伤员尽快进行止血、止痛、吸氧,防止休 克等经济处理措施,在救治搬运过程中,不得强拉硬扯,按规定整体抬运,防止产生二次伤害。 如停止呼吸,应及时进行人工复苏术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 3) 土体滑坡、坍塌事故应急处理 及时报警,组织施救。 当事故发生时,当事人或发现者应立即拨打 120,说明事故位置和简要情况。 同时向值班人员和项目负责人报告,组织施救。 采取技术措施加固事故周边区域,防止事故扩大。 在施救过程中,防止自身及周围人员的重新伤害。 积极抢救被困人员。 有熟悉情况的人员做向导,积极寻找失落遇难的人员。 27 配合好公安人员,保护好事故现场。 ( 4) 触电事故 应急处理 立即切断电源。 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将电线挑开,放至适当位置,以防止再次触电。 伤员被救后应迅速观察其呼吸、心跳情况。 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术。 在处理电击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而做相应的处理。 局部电击时,应对伤员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易暴露,不一包扎。 由点击而发。建筑土木]北广场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年来玉米多穗现象频繁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玉米多穗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短光照作物,在异常气候条件下,如雌雄穗分化阶段,拔节前干旱、连续阴雨,光照不足,导致有机营养不足,雌穗花丝吐丝不畅或雄穗不能正常开花散粉,影响授粉授精,导致第一果穗不能正常成穗,多余的营养将供给下一个果穗,如果第二个果穗仍然不能正常授粉,营养又将继续供给下一个。 如此这样,即使后期果穗发育正常,田间已无花粉可授
C30F 工艺流程 :定位测量 —— 钢筋绑扎 —— 安装侧模 —— 混凝土浇筑 :由现场专业测量人员,用检测合格的测量仪器,利用批准使用的控制桩,引导线,放样出 桥墩、桥台 高程、平面位置。 扎 ( 1)绑筋前由测量员给出 桥墩、桥台 中线和边线,由施工人员根据设计钢筋间距在承台 面上弹出布筋位置线。 ( 2)钢筋绑扎前先将 承台面 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绑扎过程中将柱头箍筋一并绑上。
1、料软盘育苗法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离田较近的菜园地作苗床,做成半地下式,以利保温防寒。 营养土按 30的土粪子、70的过筛肥沃菜园土配制;也可用上年堆沤的过筛的草皮肥、土杂肥等。 播种时将玉米盘排放在院坝内,也可安放在苗床上,再把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软盘孔内,占每孔容量的 2334。 然后每孔播种 12 粒,将其整齐摆放在用清粪水充分湿透的规格为 宽的茶盘式苗床上,压盘使其底部与床土充分接触
1、米疯顶病是一种突发性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潜在的危险性病害,病菌常以游动孢子囊萌发形成的芽管或以菌丝从气孔进入玉米叶片内,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经过叶鞘进入茎秆,在茎端寄生,再发展到嫩叶上。 生长季节病株上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借空气流动和雨水飞溅可进行再侵染。 病菌可侵染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受疯顶病侵染的玉米一般不能结实。 现将其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