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地基基础部分习题内容摘要:
) ( 3)要满足复合基桩平均竖向力的设计要求,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应不小于( ) ( 4) 要满足复合基桩最大竖向力的设计要求,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应不小于( ) ( 5)如果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规范》验算上述桩基础,要满足复合基桩平均竖向力的设计要求,单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a应不小于( ) ( 6)如果该桩基础中,在 x 轴正方向的边桩在施工时向左偏位 ,承台下基桩的最大竖向力位( ) 答案 :( 1) B( 2) C( 3) D( 4) A( 5) A( 6) D 解:( 1)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按下式计算 AcAAcAcc ececic 39。 式中 : ecic AA, -承台内区(外围桩边包络区),外区的净面积: 2222mAAAmAmAeciccecic ecic, -承台内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由群桩距径比 Sa/d ,方桩换算成等面积圆形桩 d=,Sa/d=≈ 3。 Bc/l=, ecic c 本算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承台内区面积和总面积应扣除桩的截面积。 ( 2)复合基桩承载力 考虑群桩,土和承台相互作用效应时,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cckcppkpssks QR /// 承台宽和桩入土深比值, Bc/l=,查“建筑基桩技术规范”( JGJ 9494)表 ,得: η s=(粘土 ) η s=(粉土) η p=(粉土) 由 nAqQ cckck / 可以得到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 cps kNnAqR ccckcppkpssks///2 本算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Ac 为承台净面积; Qck为相对于一根基桩的承台底地基 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3)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承台及其覆土重 kNG 2 (自重分项系数取 ) 群桩中单桩的平均竖向力为: kNn GFN 一级桩基 kNkNNR , 00 本算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 F、 G为设计值,自重分项系数取 ;还要考虑建筑物重要性系数。 (4)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kNXXMn GFNiy )( 22m a xm a x 根据 kNNR RN 本算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2iX 应包括所有的桩,而不是对称轴一侧的桩; 上述计算公式不能与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浅基础验算混淆。 ( 5) 单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kNkNNR a 4 本算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建筑地基基础规范》不考虑建筑物重要性 系数,也不考虑分项系数。 ( 6) 基桩的最大竖向力 边桩偏位后,桩群中心平均向左偏移: 新增偏心弯矩设计值: mkNGF ) 5 0 0()( 桩群受到的总弯矩: mkN 偏位后,各桩相对于桩群中心的坐标也发生变化: 222222 )()()(3 mX i 最大桩顶作用力 a xm a x iy XXMn GFN 本算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计算中的 x、 M均为相对于桩群中心的数值,桩发生偏位或群桩不对称,要先确定桩群中心位置,然后计算合力对桩群中心的偏心弯矩。 第 2章 习题解答 教材习题 29 某砌体承重结构,底层墙厚 490mm,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传至 标高(室内地面)的竖向荷载 ,室外地面标高为 ,建设地点的标准冻深 ,场地条件如下:天然地面下 厚粘土层下为 30m 厚中密稍湿状态的中砂,粘土层的 , 319 /kN m , 28%w , 39%Lw , 18%Pw , 22kC kPa ,18k ,中砂层的 318 /kN m , 30k ,试设计该基础。 补充条件和要求如下: 1)设计成刚性条形基础; 2)材料用 C15 混凝土; 310/ k FkNm 3)基础底面低于标准冻深线; 4)选择地基持力层,确定基础底面宽度并检算地基承载力; 5)确定基础各部分尺寸使之满足基础刚性角的要求并绘制剖面草 图(砖墙不设置大放脚)。 公式( 29)涉及到的系数如下表: 内摩擦角标准值 k Mb Md Mc 18176。 30176。 解: 按解题步骤求解。 1)选择 C15 素混凝土为基础的材料,立面形式待定; 2)地基为两层,考虑荷载不大,故初步取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暂定基础的埋置深度为 (不高于标准冻深,室外地面以下 ); 3)计算基础底面积并决定其尺寸 由于题目未给出 fak,故应用公式( 29)并预估基础宽度为 ,有 a b d m c 19 19 22191 .09 kP af M b M d M c 由于是条形基础, 故由公式( 218)得到: ka310 1 .8 6 m1 9 1 .0 9 2 0 1 .2GFb fd 取 b=,再代入( 29)式计算,得 a b d m c k0. 43 19 1. 85 2. 72 19 1. 2 5. 31 22 af M b M d M c 再代入( 218),得: ka310 1 .8 2 m1 9 3 .9 5 2 0 1 .2GFb fd 故取基础宽度 b= 可行。 在上述计算中,注意 d 的取值。 4)因为是建筑基础,地基条件尚可,在不考虑水平荷载的条件下不必计算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沉降是否计算要看其它条件); 5)检算基础的刚性角或台阶的宽高比 按题目,基础上的砖墙需不做大放脚,故基础每边挑出的宽度为: 2 1 (1 .8 5 0 .4 9 ) 0 .6 8 m2b 基底压力为: kkk 3 1 0 2 0 1 .8 5 1 .2 1 9 1 .5 7 k Pa1 .8 5 1 .0FGp A 根据上述条件,由表 21 查得基础的容许宽高比 1: ,所以基础的厚度应大于,现取基础高度 为 h0=,基础台阶的宽高比满足要求。 6)决定基础的细部尺寸并绘制结构图 基础厚度 700mm500mm,考虑做成台阶形,为简化施工,将基础的立面形式设计为两级,每级厚 350mm(宜为 300~500mm)。 另外,基础的总高度为 ,基础顶面低于地面 500mm ,所以原定埋置深度适宜。 由此绘出基础的结构图如下: 3535150120cm185cm343449 教材习题 210 有一柱下独立基础,柱的截面尺寸为 400 600mm mm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传至 标高(室内地面)的竖向荷载 2400kF kN , 210kM kN m ,水平力 180kV kN (与 M 同方向),室外地面标高为 ,试设计该基础。 补充条件如下: 取基础底面标高为 ,底面尺寸为 ,基础的长边和柱的长边平行且与弯矩的作用方向一致,材料用 C20混凝土和 I 级钢筋 , 垫层用 C10 混凝土,厚度 100mm。 要求: 1)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2)确定基础的高度和配筋(可以用简化公式); 3)确定基础各部分尺寸并绘制剖面草图。 提示:将荷载的标准组合改为荷载的基本组合。 解: 根据已知条件按前述步骤进行设计。 1)基础材料选择 C20 混凝土和 I 级钢筋,立面形式初步定为阶梯形; 2)只进行结构设计, 基础底面尺寸已知,所以第 2)、 3)、 4)步不必计算; 5)检算基础的抗冲切、抗剪和抗弯曲承载力并配置钢筋: a. 抗冲切计算 基础下设置垫层,现假定基础高度为 800mm,预估钢筋直径为 20mm,则基础有效高度为: 0 800 40 10 750 m mh 从规范查得 C20 混凝土: ft=, I 级钢筋: fy=210MPa。 算得基底净反力为: j m axj m i n 2 00 21 0 18 0 1. 5 kP a1 . 5 2. 52. 5 3. 56yyMFp AW 基础高度为 ,短边长度为 ,柱截面的宽度为 ,高度为 ,所以按公式( 229)的说明,有: h p t b t 0m t b1 .0 0 .4 m , 2 1 .9 m( ) / 2 ( 0 .4 1 .9 ) / 2 1 .1 5 ma a a a ha a a , 由于 l at+2h0,于是 2c00221( ) [ ( ) ]223 .5 0 .6 12 .5 ( 0 .7 5 ) [ ( 2 .5 0 .4 ) 0 .7 5 ]221 .6 6 mlbbA l h l a h m a x 368 .3 611 .4 kNl j lF p A hp t m 00. 7 0. 7 1. 0 110 0 1. 15 0. 75 664 .1 kNf a h 两者比较,知满足公式( 229) 的要求且富余不多,故所选基础的总高度合适。 台阶处的验算从略。 b. 抗弯计算和配筋 对于阶梯形基础,控制截面在柱边和阶梯边缘处,对柱边 1I3. 5 0. 60. 4 m , 0. 6 m , 1. 45 m23. 5 1. 4518 0. 3 ( 36 8. 3 18 0. 2) 29 0. 5k P aa b ap 沿长边方向的弯矩 21 m a x m a x21 [ ( 2 ) ( ) ( ) ]121 1 .4 5 [ ( 2 2 .5 0 .4 ) ( 3 6 8 .3 2 9 0 .5 ) ( 3 6 8 .3 2 9 0 .5 ) 2 . 5]126 5 7 .4 k N mI j jI j jIM a l a p p p p l 沿短边方向的弯矩 2m a x m in21 ( ) ( 2 ) ( )481 ( 2 .5 0 .4 ) ( 2 3 .5 0 .6 ) ( 3 6 8 .3 1 8 0 .2 )483 8 3 .0 k N mjjM l a b b p p 沿长边方向配筋 62IsI06 5 7 .4 1 0 4 6 3 8 m m0 .9 0 .9 7 5 0 2 1 0yMA fh 沿短边方向配筋 62Is I I03 8 3 . 0 1 0 2 7 7 6 m m0 . 9 ( ) 0 . 9 ( 7 5 0 2 0 ) 2 1 0yMA f h d 沿长边方向选用 1520@170mm, AsI=4713mm2;沿短边方向选用 2014@180mm,AsI=3078mm2。 台阶处的验算从略。 注意钢筋的数量和间距应与基础的平面尺寸匹配。 6)决定基础的细部尺寸并绘制结构图 基础的高度为 800mm,为节约材料,将其设计为阶梯形, 取每级的厚度为 400mm,由此绘出基础的结构草图如下(未绘出垫层): 第 3章 习题解答 5251450 25001900800 80052565065035006506005254005256506004004001520@170mm 2014@180mm 习题 31: 图示地基梁的横截面为矩形,已知 b=, h=, E=107kPa,k=20MN/m3,荷载已示于图中,求梁在 a、 c 点处的弯矩。 解: 由题给条件,算得 33 31 0 .6 0 .0 1 8 m1 2 1 2bhI 14 4 71 2 0 0 0 0 0 . 3 4 3 m4 4 2 1 0 0 . 0 1 8bkEI 因为。建筑土木]地基基础部分习题
相关推荐
D、 1. 0~ 10钢筋砼预制桩锤击沉桩,为了确保桩基质量,宜采 用( )。 A、重锤低击 B、重锤高击 C、轻锤高击 D、轻锤低击 10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规范要求必须控制在( )。 A、大于等于 80% B、大于 80% C、大于等于 85% D、大于 85% 10砖砌体冬期冻结法施工,每日砌筑高度规定不得高于( )米。 A、 1. 8 B、 1. 5 C、 1. 2 D、 1. 2 左右
1、米疯顶病是一种突发性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潜在的危险性病害,病菌常以游动孢子囊萌发形成的芽管或以菌丝从气孔进入玉米叶片内,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经过叶鞘进入茎秆,在茎端寄生,再发展到嫩叶上。 生长季节病株上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借空气流动和雨水飞溅可进行再侵染。 病菌可侵染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受疯顶病侵染的玉米一般不能结实。 现将其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0
1、料软盘育苗法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离田较近的菜园地作苗床,做成半地下式,以利保温防寒。 营养土按 30的土粪子、70的过筛肥沃菜园土配制;也可用上年堆沤的过筛的草皮肥、土杂肥等。 播种时将玉米盘排放在院坝内,也可安放在苗床上,再把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软盘孔内,占每孔容量的 2334。 然后每孔播种 12 粒,将其整齐摆放在用清粪水充分湿透的规格为 宽的茶盘式苗床上,压盘使其底部与床土充分接触
00。 楼梯间填充墙接结筋通长设置。 当填充墙高度≥4m时,墙中部设置与两端框架柱连接的水平腰梁,大样详图 71。 墙长度大于层高的 2 倍时,庆于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GZ,大样详图 72。 构造柱、装饰柱上端做法详图 73。 填充墙顶部与梁、板应有可靠拉接,拉接大样详见 L06J125第 21 页。 构造柱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柱。 ,在各层门窗上坪加过梁一道,过梁采用标准图 L03G303
6@100, 200mm,其它部位构造柱为 4Ф 1Ф 6@100、200mm,基础构造柱生根于基 础中,顶层构造柱伸入女儿墙并锚固在压顶圈梁中,锚固长度不少于 40d,箍筋加密区在圈梁上下各 50cm 范围内,间距为 100mm,箍筋与受力筋保持垂直,弯钩开口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位置。 箍筋端头平直部分长度不少于 10d(﹥ 65mm),弯钩角度 135176。
动 下沉 ,若钢护筒不能沉放到所需深度,必要时可配以在护筒内用空气吸泥机吸泥 , 护筒外壁辅以高压射水下沉。 钢护筒下沉步骤如下: 在平台 桩位处焊设护筒下沉定位架 → 吊装振动锤与护筒上口连接牢固 → 吊起 钢 护筒 准确定位 → 开动振动锤振动下沉 钢 护筒。 ○ 3 钢护筒沉放注意 事项 、卷刃等情况,应探明原由,提出相应处理对策再继续从事施工 : ,焊缝饱满 : : ,护筒内水位不能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