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追肥内容摘要:

1、实现玉米优质丰产的必要保证。 一、玉米需肥规律 抽雄吐丝达到高峰,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整个生育期都吸收氮肥。 是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吸磷下降,但仍占 1/3 左右。 拔节至孕穗期最多,开花期达到最高,以后停止吸收钾,反而由于钾素外渗植株体外,钾素有减少趋势。 二、玉米缺素症状 整个玉米生育期除吸收大量的氮、磷、钾三要素之外,还需少量的锌、钼、铜等微量元素,玉米常见缺素症有: 片变黄,植株生长矮小,下部叶片尖端变黄。 片全部发黄,出现褐色斑点,叶片边缘及叶尖端干枯呈灼伤状。 片出现花白色,症状一般出现在 6 月上中旬 79 片叶片。 钾易于移动和再利用,钾缺乏症首先发 2、生在老叶上,新叶和老叶的中心部位呈暗绿色,叶尖端和边缘部分黄化、坏死,与健全部分的界限明显,另外叶片褶皱弯曲同时只在主根附近形成根,侧向生长受到限制。 三、玉米追肥时间、数量、方法 掌握好追肥的时间、方法、数量以及根据缺素情况追施肥料种类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因此,为提高玉米单位产量,实现高产优质的目的,掌握追肥最佳时间、肥料数量、追施肥料种类是非常重要的。 肥应在玉米 10 片叶左右时进行,这样能促进小穗分化。 追肥最好追 2 次,如果忙不过来也可在 7 月上旬 1 次追肥。 肥时期、次数和数量,要根据玉米吸肥规律、产量水平、地力基础、基肥和种肥施用情况等决定。 高产田、地力基础好、基肥 3、数量多的宜采用轻追苗肥、重追穗肥和补追粒肥的追肥法。 苗肥用量约占总追氮量的 30%,穗肥约占 50%,粒肥约占 20%。 中产田、地力基础较好、基肥数量较多的宜采用施足苗肥和重追穗肥的二次追肥法,苗肥约占 4%,穗肥约占 30%。 低产田、地力基础差、基肥数量少的采用重追苗肥、轻追穗肥的追肥法,苗肥约占 60%,穗肥约占 40%。 现科学施肥、经济施肥,为玉米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叶龄指数 30%左右)追施。 即将过去的提苗肥和拔节肥合为一次施用,有促根、壮苗和促叶、壮秆的作用,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 苗肥除施用速效氮肥外,还可同时施入磷肥和钾肥,也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4、 拔节肥:拔节肥能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增加光合面积,延长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为促根、壮秆、增穗打好基础。 追施拔节肥以氮肥为主,每亩可用1015 公斤尿素沟施或穴施,避免大雨前追施,以防被雨水淋溶。 对于土壤中磷、钾肥不足的田块,追肥时也可掺入三元素复合肥,每亩 0 公斤。 穗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既能满足穗分化的养分需要,运入果穗的养分多,粒多而饱满,穗肥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亩可追施尿素 1520 公斤为宜。 粒肥:粒肥是指玉米抽雄以后追施的肥料,一般在灌浆期追施为宜。 玉米抽雄以后至成熟期,还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总量的 40%左右的养分。 同时籽粒产量的 80%左右是靠后期叶片制造光合产量。 因此,后期一般应施入一定数量的速效化肥,保证无机营养的充分供给,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粒多、粒重,以获得优质高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